[1] 王翠英.Folksonomy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7(5):85-87. [2] 郑燃.基于Folksonomy的图书馆信息组织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1,30(4):19-23. [3]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 [4] 贾旭东.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5] 段圣贤.管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11-112. [6] 王翠英.本体与Folksonomy 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8(5):85-88. [7] 贾君枝.分众分类法与受控词表的结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96-101. [8] 邢文明,司莉,陈红艳.Folksonomy在图书馆信息组织中的优化策略分析[J].情报科学,2014,32(1):14-17. [9] 曹淼.分众分类法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优化[J].图书馆建设,2011(2):45-48. [10] 陈珏静.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传播机制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33(10):54-61. [11] 王翠英.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我国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形成机制实证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 2015(2):88-9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11工程”学校名单[EB/OL].[2014-12-2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4/201002/82762.html. [13] 钱文丽,李亮先.“211工程”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比较评价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0(2):75-77,174. [14] 司莉,王思敏.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的质量调查及改进[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84(6):20-26. [15] 费小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08(3):23-43,197. [16] 崔金红,王旭.基于B/S模式的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情报杂志,2004(6):80-81. [17] 许小梅,吴丹.大学生的图书馆标注行为研究——基于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者的问卷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3,33(4):42-46. [18] Wash R, Rader E.Public bookmarks and private benefits: An analysis of incentives in social computing[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4(1):1-13. [19] 曹红兵,胡昌文.一种带时间轴的热门关键词云图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2):107-112,95. [20] 毕强,王雨.国外Folksonomy应用研究的前沿进展及热点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7/8):3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