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导航切换
图书情报工作
首页
投稿指南
欢迎订阅
过刊浏览
出版政策
预印本政策声明
编辑出版流程
出版伦理声明
数据共享政策
相关政策
诚邀合作
广告
研究会
学术会议
知识管理论坛
图情期刊联盟网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栏目总览
期刊团队
联系我们
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的解析与思考
OA
初景利, 黄水清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4.001
2022 Vol.66 (14): 3-9
[摘要]
(685)
[
PDF
(493KB)
]
(463)
可视化
2022-07-28
[目的/意义]
对图情档及相关学科而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不仅事关一级学科的更名,更是我们学科内涵与学科体系的重大变革。为此,需要解析和思考这种更名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学科建设策略。
[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与历史分析,梳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演变,加强对一级学科更名的理性认识,提出新的一级学科建设策略。
[结果/结论]
需要学界业界加大对作为一级学科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内涵、意义与价值、范畴与边界、方法与技术、学科与理论、应用与成效、规划与未来的认知与研究,推动一级学科从名称(名)到内容(实)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一级学科
高校学生“数字脱瘾”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樊振佳, 骆卓昱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7.010
2022 Vol.66 (17): 106-115
[摘要]
(614)
可视化
2022-09-09
[目的/意义]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用户数字成瘾或设备过度使用等社会问题,数字脱瘾作为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开始受到关注。探究高校在读学生群体数字脱瘾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方法/过程]
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取高校在读学生群体的数字设备使用情况、数字脱瘾的原因、途径和效果评价等数据,对数字脱瘾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讨论。
[结果/结论]
研究总结高校在读学生群体对于数字设备的依赖原因,发现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和效果评价等影响因素,并揭示其对数字脱瘾的作用过程。
关键词:数字脱瘾|高校学生|数字成瘾|数字过度利用|信息行为
全智慧图书馆——元宇宙成为实现途径
OA
储节旺, 李佳轩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9.004
2022 Vol.66 (9): 33-39
[摘要]
(537)
[
PDF
(947KB)
]
(389)
可视化
2022-05-12
[目的/意义]
为了加快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与优化,对元宇宙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过程]
通过对元宇宙及其底层技术、元宇宙应用于图书馆的理论逻辑进行探讨,提出元宇宙应用于图书馆的未来前景。
[结果/结论]
元宇宙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是推进图书馆向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元宇宙概念也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管理、阅读空间、文化推广、阅读体验、特殊用户服务等创造更多优势,实现智慧图书馆形态变革。
关键词:全智慧图书馆|元宇宙|虚拟现实|图书馆|服务模式
基于科学建模的学科交叉测度研究综述
OA
陈必坤, 刘钰馨, 白宽, 王诗琴, 王曰芬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8.012
2022 Vol.66 (18): 126-139
[摘要]
(520)
[
PDF
(1122KB)
]
(155)
可视化
2022-09-29
[目的/意义]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和科技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学科交叉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数据赋能和计算思维逐渐被学界和管理部门认可和实践,学科交叉测度引起了学界和科技管理部门的持续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尚无研究专门系统地讨论学科交叉测度的缘起、流程和应用场景等。[方法/过程]针对当前学科交叉测度综述研究的内容分布零散且逻辑性较弱等不足,本文立足科学建模视角从"场景解构、测度与实现和应用"的科学建模基本操作流程进行综述。[结果/结论]"场景解构"综述主要从引用、合作和发文展开,"测度与实现"综述主要从文献实体选择、文献实体归类和学科交叉指标构建展开;"应用"综述主要从构建并测度特定领域(Local)和全领域(Global)的学科交叉图谱以及评价学科交叉影响力等方面展开。最后,本文总结当前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场景解构"有待于进一步扩充和细化;"测度与实现"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精确化;"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关键词:学科交叉|科学建模|模型|综述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叶兰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6.001
2022 Vol.66 (6): 3-14
[摘要]
(504)
可视化
2022-03-30
[目的/意义]
构建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为高校图书馆识别与评价其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与量化测评工具,进而实现服务能力的管理、改进和提高。
[方法/过程]
基于文献调研,初步拟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计算专家评分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成熟度模型理论,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以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国复旦大学4所高校图书馆为例对该模型进行应用探析。
[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模型具有多项创新性特点,适用于高校图书馆评价其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进而推动能力建设与提升。
关键词: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能力评价|能力成熟度模型|高校图书馆
面向语义信息分析的多层次技术演化轨迹识别方法研究
马铭, 王超, 许海云, 龚兵营, 周勇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4.011
2022 Vol.66 (4): 103-117
[摘要]
(492)
可视化
2022-03-01
[目的/意义]
面向语义信息以层次渐进的方式识别技术演化轨迹,有助于加强对技术细节的理解并提升轨迹识别的准确性。
[方法/过程]
首先,提取专利和科技论文的SAO结构,依据语义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并利用S曲线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其次,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分不同周期,通过多层次提取,筛选技术演化轨迹。最后,以造血干细胞领域为实证对象,发现该领域中与遗传病因技术主题相关的专利和科技论文的研究重点存在显著差异,该主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演化路径,且有关免疫系统疾病与糖尿病方面的研究是未来潜在的演化趋势。
[结果/结论]
所提方法通过客观的数值计算结果,逐步实现复杂技术演化路径的提取与凝练,在揭示技术主要发展历程的同时,能够客观预测技术演化趋势。
关键词:技术演化|演化轨迹|文本分析|语义信息|社会网络分析
党领导下的图书情报事业:追溯与思考
OA
李猛力, 初景利, 李楠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8.001
2022 Vol.66 (18): 3-10
[摘要]
(466)
[
PDF
(548KB)
]
(236)
可视化
2022-09-29
[目的/意义]回顾党领导下的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历程,追溯图书情报事业的奋斗足迹,总结党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过程]通过查阅文献、史料,调取档案,对当事人进行访谈,记叙党领导下的图书情报事业的历史沿革。[结果/结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与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党的领导是图情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要加强党对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党的领导|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历程
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探索性研究——基于个人信息管理视角
贾明霞, 徐跃权, 赵宇翔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0.006
2022 Vol.66 (10): 74-88
[摘要]
(438)
可视化
2022-06-01
[目的/意义]
结合当前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囤积的普遍现象,厘清中式文化情境下大学生数字囤积的行为机理,规避数字囤积行为的病态性倾向,推进个人信息管理的发展创新。
[方法/过程]
采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 12对30份访谈材料和爬取的知乎热帖进行三阶段编码,最终构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机理模型,对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表现特征和前因后果展开探索性研究,据此,从个人信息管理角度提出突破数字囤积困境对策与建议。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和多重类型;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数字信息本身和情感依恋,也包括数字个体、社会影响和技术赋权等方面的因素,且禀赋效应对数字囤积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数字囤积行为中未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受访者囤积的数字类型各有侧重。同时指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潜在后果涉及成本、自我损耗、病态及恶性循环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信息管理关键活动,对大学生突破数字囤积困境提供若干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数字囤积|数字仓鼠|扎根理论|影响因素|潜在后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新冠疫情期间微博虚假信息为例
李露琪, 侯丽, 邓胜利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9.001
2022 Vol.66 (9): 4-13
[摘要]
(426)
可视化
2022-05-12
[目的/意义]
探究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的因素,为有针对性地监测预警、阻断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提供借鉴参考。
[方法/过程]
基于S-O-R理论模型,综合考虑外部刺激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对传播者信任感知及传播行为的影响,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利用新冠肺疫情期间微博平台的虚假信息进行验证。
[结果/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虚假信息质量、信息发布者影响力和事件进展对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传播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医护人员主题、呈现积极情感的网络虚假信息更容易获得信任和传播,网络影响力高的信息接收者在虚假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辟谣作用。
关键词:S-O-R模型|传播行为|网络虚假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数字叙事作为数字人文方法:现状与可能
OA
付雅明, 张永娟, 刘炜, 朱庆华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4.002
2022 Vol.66 (14): 10-19
[摘要]
(411)
[
PDF
(768KB)
]
(142)
可视化
2022-07-28
[目的/意义]
在梳理数字叙事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方法化的可能性与潜在的价值。
[方法/过程]
对数字时代下产生的与数字人文研究息息相关的"数据叙事"与"数字叙事"概念进行辨析,对在传媒领域与公共史学领域首先提出并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数字叙事的相关实践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已经体现的数字叙事实践从资源组织与成果呈现、交互体验与增进认知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结果/结论]
提出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叙事的概念、内涵、特殊性以及数字叙事作为数字人文方法的可能性,并对形式化叙事及数字人文叙事评价的前景作出展望,构建"数字人文形式化叙事及信效度评价模型",以期对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价值与潜能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字人文|叙事理论|数字叙事|大众传媒|公共史学
第二届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学术研讨会征文及会议通知
社交媒体中新冠疫情科学信息传播效果与危机应对策略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科学家群体相关热门微博文本的实证分析
蒙胜军, 尚珏婷, 张帆, 杨帆, 刘蒙阙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3.009
2022 Vol.66 (13): 91-101
[摘要]
(382)
可视化
2022-07-06
[目的/意义]
从科学传播与危机传播的角度,分析影响新冠疫情期间科学信息传播效果相关因素,探索影响危机回应选择的策略机制。
[方法/过程]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挖掘和抓取,将具有代表性的十名医学专家作为科学传播信息来源对象,得到疫情期间科学信息的相关数据。进一步结合内容分析法,使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新冠疫情期间科学信息传播与应对策略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传播效果与应对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
[结果/结论]
以视频为主的富媒体文本形式对于疫情科学信息传播效果至关重要;内容主题、发布主体、文本形式、内容倾向与科学传播模式都与危机回应策略选择密切相关。基于此,建议在运用科学信息进行危机回应时,要善于运用视频等融媒体形式;在进行危机回应策略的选择时,需要考量文本特征选用不同科学传播模式,避免出现策略选择失当造成应对效果偏差。
关键词:科学传播|危机传播|疫情科学信息|应对策略
中国科学情报大学的创建与沿革
OA
孟广均, 初景利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8.001
2022 Vol.66 (8): 3-11
[摘要]
(378)
[
PDF
(2723KB)
]
(308)
可视化
2022-04-24
[目的/意义]
追溯中国科学院1958年创建的中国科学情报大学的历史,为中国情报学教育的缘起提供更多的佐证。
[方法/过程]
通过调取中国科学院多个机构的档案、对当事人进行访谈、文字和图片,论证中国科学情报大学的历史沿革,记叙中国情报学教育这段珍贵的历史。
[结果/结论]
中国最早开办正规情报学教育的中国科学情报大学是中国科学院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的历史应追溯到1958年的中国科学情报大学。自1958年至今,继中国科学情报大学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也相继传承了情报学教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
关键词:中国科学情报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
面向考古类型学的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表示与语义关联构建
OA
韩牧哲, 高劲松, 李钰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2.009
2022 Vol.66 (12): 92-107
[摘要]
(372)
[
PDF
(4225KB)
]
(142)
可视化
2022-06-25
[目的/意义]
面向考古类型学,提出一种适用于出土文物特征描述的知识表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语义映射和本体扩展方法,以突破传统类型学方法造成的语义壁垒,促进知识的共享与重用。
[方法/过程]
首先,对考古类型学思想及其传统方法造成的语义壁垒问题进行剖析,针对性地提出考古类型学知识表示策略;其次,结合考古学的语料特征和类型学逻辑,对出土陶器的器形描述按照属种关系、整部关系两种维度分解;随后,对陶器的部分和类型逐层提出知识表示方案与特征向量表达式,进而构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表示模型;接下来,在知识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揭示基于条件等价映射的考古类型学本体扩展方法,实现考古类型学语义关联构建;最后,以青海柳湾的两件陶器为例,展示应用本文方法进行类型学知识表示的形式和过程,及其本体图形可视化效果。
[结果/结论]
以陶器器形为例对出土文物从考古类型学视角下的知识表示和语义关联构建是数字人文研究在考古学领域的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为类型学研究由依靠经验向依靠数据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考古类型学|出土陶器|知识表示|语义关联构建
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逻辑框架、案例审视与实现路径
郭若涵, 徐拥军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8.002
2022 Vol.66 (18): 11-22
[摘要]
(371)
可视化
2022-09-29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多元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遗产|协同治理|Europeana项目
科研团队学:内涵、进展与展望
OA
黄颖, 李瑞婻, 刘晓婷, 张琳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4.005
2022 Vol.66 (4): 45-55
[摘要]
(323)
[
PDF
(910KB)
]
(296)
可视化
2022-03-01
[目的/意义]
团队协作被认为是解决复杂科学和社会挑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明晰团队与团队科学的相关概念,系统梳理科研团队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发展进程及现状,以期深化相关学者对该领域的认知与理解。
[方法/过程]
应用科学计量、系统综述、知识图谱等方法,在厘清团队与团队科学相关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梳理科研团队学的兴起和演化,进而从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主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出发,总结当前科研团队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和讨论。
[结果/结论]
科研团队学这一新兴的跨学科领域综合利用多种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科研团队学的理论与模型、团队的特征与运行、团队的组织与发展、团队的测度与评估四个方面已有显著进展,未来该领域在定量研究方面潜在的努力方向主要包括:聚焦科研团队合作过程和结果,识别和量化团队效能影响因素;关注不同学科领域的团队合作特征,探索团队科学定量评估方法;关联交叉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发现,探讨最佳团队合作模式;借鉴科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加深对团队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团队科学|科研团队学|科研团队|SciTS|跨学科研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知识服务研究与实践
OA
黄永文, 孙坦, 赵瑞雪, 鲜国建, 李娇, 罗婷婷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19.004
2022 Vol.66 (19): 36-46
[摘要]
(309)
[
PDF
(2523KB)
]
(251)
可视化
2022-10-25
[目的/意义]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引发知识服务的深刻变革,我国科技文献知识服务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还较为薄弱,因此探索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新型智能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当前的必要任务。
[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新型知识服务进行分析和总结,设计NSTL新型知识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应用场景和功能框架,并实现NSTL下一代知识服务示范平台。
[结果/结论]
NSTL下一代知识服务示范平台在智能检索与问答、自动综述、文献与科学数据的关联发现、突破性研究文献识别、领域技术演化分析与预测等智能知识服务的实践,可以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开展新型知识服务提供技术思路和应用场景借鉴。
关键词:知识服务|语义检索|智能问答|自动综述
新冠疫情背景下情绪与信息行为的关系及情绪角色的主题分析
OA
谢雨杉, 柯青, 王笑语, 秦琴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8.011
2022 Vol.66 (8): 102-112
[摘要]
(306)
[
PDF
(1985KB)
]
(206)
可视化
2022-04-24
[目的/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的情绪问题尤为复杂。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情绪在公众信息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公众情绪变化特点及情绪与信息行为间的交互作用,以期提高对该类危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缓疫情对公众的心理危害。
[方法/过程]
通过对32名公众的半结构化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提炼出新冠疫情期间有关"公众情绪与信息行为互作用关系"的主题,并析出情绪在互作用间的角色。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新冠疫情背景下,一方面公众正负面情绪交织,共同形成情绪团,通过外显及纵深两种方式驱动了信息行为;另一方面,信息行为同样影响着情绪:单向的信息输出行为是情绪的释放途径,行为过程中外界的交互因素、信息的特征都会使情绪发生变化。本文最后建立信息行为与情绪互作用模型,析出情绪在"初始情绪-信息行为-情绪变化"过程中的角色,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情绪|信息行为|主题分析法|新冠疫情
《知识管理论坛》投稿须知
面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智库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OA
应峻, 王钰琛, 王森, 赵宇翔, 朱庆华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2.04.001
2022 Vol.66 (4): 4-13
[摘要]
(302)
[
PDF
(580KB)
]
(277)
可视化
2022-03-01
[目的/意义]
梳理总结国内外面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智库服务现状,为相关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研法对面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智库服务展开调研,对35个重点智库案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结论]
将相关智库服务分为面向决策层、面向专业领域、面向公众三种基本类型,归纳智库服务共性及典型服务实践,总结国内外智库服务在主题、内容和形式上的差距,并从服务设计、活动原则、机制保障三个方面为面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智库服务|智库建设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下载专区
数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