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7-05-10].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t20111209_614350.htm.
[2] 文化部,财政部. 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8-15].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202/t20120228_631111.htm.
[3] 谢婧.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2):110-111.
[4] 曹树金,古婷骅,王志红.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研究进展与特征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15(11):2-9.
[5] 陈露.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6]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EB/OL].[2017-05-10].http://www.ndcnc.gov.cn/shifanqu/zixun/201405/t20140529_935936.htm.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7-05-10].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8] 谢婧.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趋势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4):480-481.
[9] 葛岩. 要不要数字化(下)——对美术馆展览和虚拟展览及其意义的评价[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2):9-12.
[10] 葛岩. 要不要数字化(上)——对美术馆展览、虚拟展览及其意义的评价[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1):20-24.
[11] 王灿荣. 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绩效评价机制设计[J]. 档案时空, 2015(4):12-14.
[12]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关于填写文化共享工程绩效管理情况调查问卷的通知[EB/OL].[2017-05-10].http://www.ndcnc.gov.cn/fagui/zhuanlan/201306/t20130605_674398.htm.
[13] 文化部办公厅.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7-07-12]. http://www.mcprc.gov.cn/whzx/bnsjdt/ggwhs/201506/t20150630_442521.html.
[14]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关于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群众满意度测评有关事项的通知[EB/OL].[2017-05-10].http://www.mcprc.gov.cn/whzx/zxgz/whfwtxsfqcjgz/201603/t20160323_461104.html.
[15] 柯平. 辨章方略创新模式[EB/OL].[2017-05-10].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02031.
[16]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7-07-12].http://www.gov.cn/jrzg/2006-09/13/content_388046.htm.
[17] 王芬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绩效考评体系设计构想[J]. 图书馆建设, 2008(2):38-41, 48.
[18] 文化部,财政部.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7-12]. http://www.gov.cn/zwgk/2012-02/27/content_2077526.htm.
[19] 闫慧,林欢. 中国公共数字文化政策的评估研究——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样本[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11):56-61.
[20] 胡唐明,魏大威,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4(12):20-24.
[21] 南开大学中国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组.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9(3):37-44.
[22] 黄崑,宋灵超,张路路,等. 基于WCAG 2.0的国家图书馆可访问性评价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58(17):52-60.
[23] 颜丙通. 基于BSC的数字档案馆绩效评估架构[J]. 山西档案, 2015(5):69-71.
[24] 时月娇. 基于用户视角的数字档案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1.
[25] 王卫军. 基于可用性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1):100-103.
[26] 吕元智,朱颖. 数字档案馆服务能力评价的D-S理论模型构建与验证[J]. 档案学研究, 2014(6):66-72.
[27] 杨菲.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3.
[28] 张艳芳,过仕明,谭凤茹. 基于LibQUAL+®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为例[J]. 情报科学, 2014(12):98-104.
[29] 施国洪,张晓慧,夏前龙. 基于QFD的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评估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58(17):46-51.
[30] 刘志明. 微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对话沟通水平评价及比较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2):54-58.
[31] 李宇宁. 数字档案馆服务绩效评估探析[J]. 北京档案, 2011(5):22-23.
[32] 郝春柳.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绩效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09.
[33] 赵闯.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调查与评价[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4] 赵春燕. 基于AH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58(S2):146-148.
[35] 武瑞原,许强. 基于ANP-Fuzzy模型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 情报杂志, 2016(5):155-160.
[36] 王灿荣,张兴旺. 移动图书馆中移动用户体验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14(4):92-98.
[37] 李鹏.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2.
[38] 蔡盈芳.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C]//档案事业发展与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责任:2010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10.
[39] 王玮.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绩效评估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 2012.
[40] 袁静,陆阳平.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2):35-40.
[41] 张芳芳,吴浪. 对档案馆数字化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J]. 兰台世界, 2009(2):25-26.
[42] 沈红雨. 基于坎蒂雷赋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的数字档案馆服务评价研究——以绍兴五所高校为例[J]. 档案与建设, 2014(12):17-21.
[43] 毕新华,王雅薇,苏婉.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图书馆的IT能力分析及评价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59(15):20-26.
[44] 洪萍. 数字档案馆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8):146-148.
[45] 郭伟,方昀. 数字档案馆评价方法研究(上)[J]. 档案学研究, 2014(2):23-27.
[46] 郭伟,方昀. 数字档案馆评价方法研究(下)[J]. 档案学研究, 2014(3):30-37.
[47] 廖璠,许智敏. 基于LibQual+®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3):48, 59-62.
[48] 陆斌,王雪. 基于可用性评估的博物馆网站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自然博物馆与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12):204-206.
[49] 傅荣校,韩云云. 基于功能角度的档案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档案管理, 2006(5):11-14.
[50] 杜志新,亢琦. QR码技术在移动图书馆营销中的应用及效用评估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3(1):56-60.
[51] 宋雪雁,张岩琛,王小东,等. 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60(16):1-11.
[52] 朱晓欢. 基于ISO27000的复合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7.
[53] 纪晓平,赵闯.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调查与评价[J]. 情报科学, 2006(11):1669-1674.
[54] 曹树金,王志红,古婷骅. 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网站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论坛, 2015(11):10-18.
[55] 张瑞. 数字博物馆的可用性评估[D]. 济南:山东大学, 2005.
[56] 李国新. 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EB/OL].[2017-05-10].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04/06/content_1986532.htm.
[57] 林芳. 文化统计框架中的图书馆:定位与统计指标[J]. 图书情报知识, 2015(4):35-46.
[58] 邱冠华. 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4):14-24.
[59] 胡守勇.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4(2):4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