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连生. 中文科学引文分析[J]. 情报科学, 1983(1):11-21. [2] 孟连生. 创新乃学术研究之本——《中文科学引文分析》学位论文诞生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9):17-21. [3] 张军亮,宋桂英.中文科学引文分析再探[J].情报业务研究, 1991, 8(4)199-204. [4] 鲍国海. 也谈"中文科学引文分析"——兼与张军亮、宋桂英同志商榷[J]. 情报业务研究, 1992(3):177-178. [5] 陈子玲. 对"中文科学引文分析"一文中数据的勘误[J]. 情报科学,1988(1):66. [6] 安伟峰.我国中文引文分析研究的回顾与评价[J].情报学刊, 1989(1):23-29. [7] 谷跃麟.当代中国情报学经典文献及其评价[J]. 情报学刊,1991(5):321-332,353. [8] 杨廷郊,崔庆礼,王永刚.建立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I)的可行性探讨[J].情报科学,1989(6):50-52. [9] 靖钦恕,钱家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应用[J] 世界图书,1988(1):23. [10] 邵品洪,杨华.SCI模拟系统在微机上的实现[J].南京大学学报(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辑),1987:68. [11] 任安良,马国庆.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CABA-DBMS)的设计[J]. 情报学报,1992(5):371-380. [12] 邱均平,段宇锋,陈敬全,等.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科学学研究, 2003(2):143-148. [1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EB/OL].[2021-06-10]. http://sciencechina.cn/scichina2/index_more1.jsp. [14] 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DISC)系统简介[EB/OL].[2021-06-10].http://disc.nstl.gov.cn/disc/view/m09/A0901.xhtml. [15] 孟连生,蒋颖.一种新颖独特的文献检索与科学计量工具——《中国科学引文索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6(2):21. [16] 孟连生.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期刊评价工作中的应用[J]. 编辑学报, 1999(4):203-206. [17] 孙洁.从CSCI谈引文索引的功能[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0(增刊):137-139. [18] 孟连生. 简评90年代中国文献数据库建设[J]. 情报科学, 1999(3):306-310. [19] 孟连生. 定题情报服务与文献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范例——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引进和利用《科学引文索引》见闻[J]. 图书情报工作, 1986(1):33-37, 42. [20] 丁颖.中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之文献计量学分析[D].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1996. [21] 张智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计量学分析[D]. 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1996. [22] 李宏.引文索引法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1998. [23] 高嵩.国外文献计量学文献的文献计量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1998. [24] 李睿,孟连生.论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7):39-43. [25] 李睿.专利引文分析法与共词分析法在揭示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方面的差异对比[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6):91-93,140. [26] 李睿,孟连生.论基于专利引文的科学-技术关联探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3):8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