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EB/OL].[2022-01-14].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 徐海,翟立强,张硕鹏.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对外经贸,2020(6):102-105. [3] 郑萍萍.当旅行终结于"拍照打卡"[N].中国青年报,2020-06-09(8). [4] 刘宇初,崔艳天.从博物馆文创实践看我国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问题及策略[C]//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342-34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EB/OL].[2022-01-14].https://www.gov.cn/xinwen/2018-04/08/content_5280565.htm. [6] 周伟民.文旅融合构成苏州绝妙风景[N].中国旅游报,2009-11-30(13). [7] 梁涛美,陈岳海.文旅融合遂宁提升城市形象[N].四川日报,2010-05-19(14). [8] 林小露.文旅融合文化永嘉[N].温州日报,2012-12-03(6). [9] 王素英.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培育千亿优势产业[N].乐山日报,2014-01-10(3). [10] 周华荣.凭借六大优势建设文旅精品区[N].乐山日报,2014-02-21(3). [11] 范文,余艳兰.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搭配[N].中国旅游报,2012-01-06(2). [12] 张苗荧.以文旅融合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N].中国旅游报,2014-03-28(2). [13] 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2):89-100. [14] 马勇,童昀.从区域到场域: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19,34(4):7-9. [15] 张胜冰.文旅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基本模式与产业开发逻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5):94-99. [16] 戴斌.文旅融合时代:大数据、商业化与美好生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6-15. [17] 刘安乐,杨承玥,明庆忠,等.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J].经济地理,2020,40(6):203-213. [18] 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38-45,141. [19] 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J].旅游学刊,2020,35(3):62-71. [20] 王韬钦.文化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生逻辑及路径选择[J].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86-1192. [21] 田志奇.文旅融合下旅游目的地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营销及创新[J].旅游学刊,2019,34(8):8-10. [22] 何一民.推进长江沿江城市文旅融合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6(4):15-21. [23] 白长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与理论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36-42. [24] 庄亚东.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书房建设探索——以桐乡市伯鸿城市书房为例[J].文化产业,2018(11):27-28. [25] 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26] 金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123-128. [27] 李子峰.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8-24. [28] 金铁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研学服务探索[J].图书馆,2019(8):95-98. [29] 芦晓红.图书馆研学旅行现状和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7):20-28. [30] 刘文华,叶靓.以书为媒文旅融合——青田县"图书馆+民宿"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29-31. [31] 陈锋平,朱建云.文旅融合新鉴:桐庐县"公共图书馆+民宿"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0,39(3):107-112. [32] 刘帅,俞小红. "公共图书+民宿":桐庐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实践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6-20. [33] 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 [34] 韩晔,胡娟,阴宇轩.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与模式研究[J].图书馆,2020(2):27-34. [35] 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36-139. [36] 双林平.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20-28. [37] 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8]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9] SCHMITT B H.Experiential marketing: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relate to tour company and brands[M].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99. [40] 查炜.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2):99-105. [41] 胡聪.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42] 马琳.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红"图书馆营销案例探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7):40-43. [43] 中国经济网.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之线路体验活动拉开帷幕[EB/OL].[2022-01-14].http://www.ce.cn/culture/gd/201810/23/t20181023_30602633.shtml. [44] 搜狐网.一个意味深长的缩影:国家图书馆如何实现文旅融合?[EB/OL].[2022-01-14].https://www.sohu.com/a/431176963_817998.作者贡献说明:刘莹莹:论文框架设计、论文撰写;李桂华: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思路指导、论文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