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佳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研究综述及其构建逻辑[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8(1):91-108. [2] 陈曙光.论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力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1):35-40. [3]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01-29]. 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627/c435113-32141625.html.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 [5] 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36. [6] 高玉.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历史过程及其当下建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2):140-151. [7] 谢伏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19(5):4-22,204. [8] 苏新宁.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4):16-27. [9] 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45-51. [10] 吴荣生.大众话语: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新维度[J].理论学刊,2016(3):29-34. [11] MICHEL F.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M].New York:Pantheon Books,1972. [12] 张一兵.从构序到祛序:话语中暴力结构的解构——福柯《话语的秩序》解读[J].江海学刊,2015(4):50-59. [13] 杨云霞.话语"权利"抑或"权力":辨析与再认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6):94-102. [14] 张国祚.关于"话语权"的几点思考[J].求是,2009(9):43-46. [15] 陈曙光.话语权是一种什么权力[N].光明日报,2015-01-15(16). [16] 杜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17] 黄冬霞.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7. [18] 许徐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话语权的内涵[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4(4):85-86. [19] 史姗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20] 贺国伟,厉琳,顾颖.现代汉语同义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1] 贺国伟.现代汉语同义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2] 郑杭生.把握学术话语权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17(B02). [23] 郭凤娇,赵蓉英,孙劭敏.基于科学交流过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为例[J].情报学报,2020,39(4):357-366. [24] 王婷.特色景观形成机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5] 吴贤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1. [26] 高海波.拉斯韦尔5W模式探源[J].国际新闻界,2008(10):37-40.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82. [28] 石义彬,王勇.福柯话语理论评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26-33. [29] 赵蓉英,王旭,亓永康,等.中国话语权视域下的评价科学研究述评[J].现代情报,2019, 39(10):145-153,176. [30] 赵蓉英,王旭,余波,等.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框架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9(4):122-131. [31] 邱均平,赵蓉英,侯经川.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32] 管理科学著名定律连载NO.46权威效应[J].施工企业管理,2010(6):81. [33] 屈英和,周同梅."关系就医"取向下"医生权威"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1):34-36. [34] 搜狐."全球四大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详细解析!最全![EB/OL].[2022-01-29]. https://www.sohu.com/a/312877487_120077463. [35] 谌群芳,王苑,赵传贤.世界一流高校学术声誉与学术影响力的关联特征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1-5. [36] 陶文昭.论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因素[J].社会科学文摘,2016(12):29-31. [37] 於海燕.高校职务"双肩挑"问题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04. [38] 尚虎平,赵盼盼.项目申请者的哪些特征影响科研绩效提升?——一个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出的倒序评估[J].科学学研究,2014,32(9):1378-1389. [39] 昌成明,熊和平.符号、控制与学术秩序:学者头衔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20(6):31-37. [40] 吴凤芝,张雯,杨一点,等.作者身份与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关系[J].现代中医临床,2018,25(6):57-60. [41] 魏雅慧,刘雪立,刘睿远.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分析——以情报学CSSCI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59-164. [42] 潘虹,唐莉.智库专家与国际学术话语权:基于调节中介模型的探索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10):3-19. [43] 韩璞庚.学术期刊、学术原创与中国学派的形成[J].探索与争鸣,2021(7):5-7. [44] 李星晨.基于学者个人主页的引用展示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5] 张宇,任福兵.基于AHP-熵权法的智库网络传播力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3):110-116 [46] 王旭.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建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83-92. [47] 王菲菲,贾晨冉,韩文菲,等.政策文件替代计量视角下的学术成果利用效率分布态势剖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4):55-66.作者贡献说明:赵蓉英:论文选题、框架设计、论文指导、论文修改;刘卓著:框架设计、论文撰写、论文修改;张兆阳:文献调研、论文修改;李新来:文献调研、论文修改;常茹茹:文献调研、论文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