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并思.点评《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M]//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创作》杂志社.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2] 顾烨青,吴稌年,刘宇.重读《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论刘国钧早期的近代图书馆观[J].图书馆建设,2013(7):25-29,35. [3] 祝清松,冷伏海.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文主题识别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1):39-49. [4] ZHANG G, DING Y, MILOJEVJC Ċ S. Citation content analysis (CCA): a framework for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citation cont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64(7): 1490-1503. [5] 陆伟,孟睿,刘兴帮. 面向引用关系的引文内容标注框架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 (6):93-104. [6] 张梦莹,卢超,郑茹佳,等.用于引文内容分析的标准化数据集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6,36(8):48-53. [7] 李红,韩毅.As We May Think对中国学术影响的引用分析——纪念该文发表70周年[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71-77. [8] 雷天骄,孙浩东,王鲁燕.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研究——以《小科学,大科学》为例[J].图书与情报,2021(2):108-116. [9] 郑德俊,朱宇飞,张正慧,等.基于引用内容分析法的张琪玉学术贡献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1,40(3):4-12. [10] 魏成刚. 论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D]. 北京:北京大学, 2008. [11] 吴稌年. 论刘国钧先生早期图书馆学术思想特色与哲学思想来源[J]. 图书馆, 2013(3): 24-29. [12] 吴稌年. 刘国钧图书馆学术思想之起点——纪念《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发表95周年[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3): 7-14. [13] 傅荣贤.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方式:困境与突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2(4):71-75,82. [14] 姜乖俊.图书馆学:强制阐释与理论原创[J].图书馆建设,2020(1):39-43,54. [15] 刘衡如.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J]. 金陵光, 1922,12(2):22-24. [16] 左玉河.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制度之建立[J].史林,2007(4):24-39,189. [17]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 :532-550. [18] 韩永进.关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4):4-13. [19] 范并思, 邱五芳, 潘卫, 等.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6. [20] 潘燕桃. 近6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历史特点与核心思想[J]. 图书情报知识, 2011(1): 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