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工作经验
  • 工作经验
    刘国钧
    1990, 34(6):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值此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谨发表其遗稿(<现代欧美图书分类法的渊源》,以示纪念。本稿原为先生所著《现代西方主要分类法述评》一书的第一章,由于当时认为其内容尚需补充核查,所以抽出。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十分重要,所以,直至生命垂危的时候,先生还念念不忘对其修改,但由于体力不支,且缺少必要的参考资料,终未如愿。现由侯汉清同志参酌有关资料,订正译误,修润文字,以成本稿。

  • 工作经验
    吕学业
    1990, 34(6): 1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情报理论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情报理论的本质特征、情报理论的分类原则和各种情报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提出了情报理论体系的构想,即深层情报理论、中层情报理论和表层情报理论。

  • 工作经验
    陆长旭
    1990, 34(6): 13-17,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文献数据库的概况,分别对中国科学院自建文献数据库的研制做了阐述,提出了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数据库的建议并指出技术前景。

  • 工作经验
    卢军
    1990, 34(6): 18-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先导和核心。它的发展主要是以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体现出来的。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信息的收集、存贮、加工、处理、传递等各个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工作经验
    于鸣镝
    1990, 34(6): 2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马太效应、韦泰姆效应、波敦克效应和努道普效应的角度指出:在已经发表的文章里由于以上四效应等原因而存在差异,因而导致引文差异,最后造成引文选刊的局限性。

  • 工作经验
    方珍
    1990, 34(6): 2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就中国科学院西文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编辑部于1987年编印的《西文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的结构、体例以及著录级次、项目等与《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ISBD(S))的结构、体例以及著录级次、项目等进行比较,阐述二者的基本一致与部分不同之处,比较其优缺点,并就其不同说明理由。其目的在于使《西文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符合我国国情。

  • 工作经验
    刘永胜
    1990, 34(6): 28-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其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发现带有规定性的结果,对于制定该事物未来发展方针无疑是必要的。作为图书馆业务工作一个方面的期刊工作,其复苏始于图书馆学会创立(1979年)后的1980年。复苏的迹象之一,便是带有学术色彩的研究文献的出现。一般而言,某项工作的进展是同以该项工作为对象的学术研究的进展相适应和协调的。期刊工作的发展速度和深度,受期刊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那么,在已逝去的80年代里,我国期刊理论研究的发展留下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轨迹呢?

  • 工作经验
    马振刚
    1990, 34(6): 32-33,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国际出版物交换是世界各国之间科学文化合作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促进国际间科技情报交流,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是补充藏书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专业图书馆来说,充分发挥国际交换在藏书建设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深有体会,现将工作情况进行介绍,以便同行交流。

  • 工作经验
    于新国
    1990, 34(6): 34-3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书标(这里专指书脊上的索书号,下同)是图书馆藏书所特有的标志之一,也是用以组织图书排架的必不可少的识别标志。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藏书中,有了书标,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能十分方便地取归图书。因此,写书标就成为图书馆分编加工图书的一道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传统的书标都是先写好标签,然后再粘贴在书脊上。这种方法至今仍为许多图书馆沿用着,并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 读者论坛
  • 读者论坛
    马汝惠
    1990, 34(6): 35-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笔者现仅就改进《中图法》分类索书号的排列形式作一探索,期望同行批评指正。在理论上,分类索书号应由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助区分号用得很少,主要是由分类号与书次号构成了分类索书号。

  • 争鸣
  • 争鸣
    阎海
    1990, 34(6): 36-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目前,图书馆界已将书次号标准化方案当作一项重大课题来研究。笔者看到本刊1989年第6期上晏裕民同志的《中文图书书次号新探》一文所提出的“开本页码书次号”的设想,很感新奇,觉得似乎已找到了最佳的书次号标准化方案。但是,笔者经过模拟性统计分析,深感失望。结论是:“开本页码书次号”不能作为书次号标准化方案进行推广。

  • 争鸣
    高时凤
    1990, 34(6): 39-39,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贵刊1989年第6期发表了晏裕民同志的《中文图书书次号新探》一文,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对作者的基本观点不敢苟同。晏裕民同志从便于分编和书库管理的角度,提出用“开本页码书次号”取代种次号,并阐述了如此改进的利弊,即与现在所使用的图书种次号相比有方便、美观、省时、标准等优点,而不足之处仅在于不便于集中同学科、同著者的著作以及容易同号。

  • 古籍
  • 古籍
    姚行地
    1990, 34(6): 40-43,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王朝最早设置的专门管理国家藏书馆阁(按现在的话说,“国家藏书馆阁”,即“国家图书馆”。)的机构和职官。它诞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直至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被废除,共历时1200多年,在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