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 专题: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许鑫, 赵嘉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 专题: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许鑫, 张悦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现有非遗元数据标准研究进行分析归纳,以国际通用的DC元数据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和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内容及属性、管理规范两个角度提炼出非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再根据非遗特点进行元素扩展,从而构建一套更具兼容性、互操作性和非遗特色的元数据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RDF/XML实现该元数据方案的实例化,以瓯塑为例探讨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 专题: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仝召娟, 许鑫, 钱佳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聚合相关技术,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利用关联数据进行资源聚合的相关应用与研究。详细阐述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聚合方案,具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标引、创建与发布、浏览与检索、多维度聚合等。最后,以"瓯塑"为例设计并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聚合实例。

  • 专题: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王伟, 许鑫, 周凯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的传承可视化研究,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传承规律。首先讨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继而尝试将时间维度传承可视化与空间维度传承可视化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即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在此基础上,以湖口青阳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对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进行探讨。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刘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户"零抱怨"是图书馆追求优质信息服务的共同目标。介绍德国图书馆抱怨管理的情况,绘制抱怨管理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德国图书馆如何开展按计划、分阶段、有组织的抱怨管理工作,阐述建立抱怨管理的组织结构;在总结德国图书馆抱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图书馆抱怨管理的现状,提出创建抱怨管理系统,稳步推广并加强抱怨管理的力度,设立核心部门,采取多种抱怨处理方式,注重内部抱怨管理,评估抱怨信息等建议,以便使德国在图书馆抱怨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可以穿越时空和国界,为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图书馆抱怨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 理论研究
    刘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关键,已引起图书馆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在对众多学者就开放式创新所给出的定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资源观视角构建开放式创新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内在机制,进而对促进开放式创新实施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如建设开放式创新文化、构建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平台、提高图书馆知识吸收能力等,以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促进其持续发展。

  • 简讯
  • 简讯
    2014, 58(21): 45-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朱峻薇, 粟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图书馆在为用户获取数字信息提供服务的基本职能之外,更需要关注人文环境的营造和理想用户体验的提供。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痛点"所在,从"痛点"思维的角度探讨优化对策,建议通过引入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体验管理者、建立多维度的用户反馈机制等措施,形成不断改良的机制,最终构建起数字图书馆良好的服务环境,满足用户对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 工作研究
  • 工作研究
    任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美国匹兹堡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系统(HSLS)用户培训情况,对其常规讲座的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HSLS用户培训工作的特点,包括:HSLS用户培训数量众多、内容全面、形式多样、设置灵活、覆盖面广、富有创意、与院系合作紧密、重视科研伦理和外部机构资助等。HSLS也面向校外团体机构和社会公众开展培训,以提高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承担社会责任。

  • 工作研究
    亢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16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新读者入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从网站主页是否开展新读者入馆教育、设置新读者专栏、读者分类信息导航、入馆教育栏目的链接路径、内容丰富并持续更新、新读者在线学习考试等系统的开发这6个方面,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各校新读者入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信息网络时代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应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做好入馆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加强对博、硕士研究生和教师新读者的入馆教育,建立内容丰富并持续更新的新读者专栏,加强迎新季后续系列化培训互动活动的组织和丰富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新读者教育内容和形式的4点建议。

  • 工作研究
    江亚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角度出发,以大连干部在线学习中心为例,结合其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探讨数字图书馆对公务员远程培训的教育功能,分析公务员远程教育培训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针对公务员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数字图书馆对公务员远程教育培训支撑作用的建议。

  • 简讯
  • 简讯
    2014, 58(21): 7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王玉林, 王忠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共词分析方法存在的共现词对的"同量不同质"问题、共词分析结果解释的"不一致"问题等,提出一种细粒度语义共词分析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对词对共现统计单元进行碎片化处理,由"文献单元"变为"知识单元"(RDF三元组),达到细粒度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共词分析方法进行语义化处理,将共现词对的语义信息融入到共词分析过程之中。最后,借助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情报研究
    韩正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大学生用户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和效应进行探索。研究采用实验法收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数据。61名大学生参与了此项试验。研究表明:①用户心智模型影响因素方面:网龄和认知风格是造成差异的两个重要因素。就网龄而言,高网龄组的心智模型平均得分高于低网龄组,体现在内容认知、用户负面情感和用户正面情感3个维度。就认知风格而言,场独立组用户的心智模型得分显著高于场依存组,体现在用户界面功能认知维度。年龄的不同对用户心智模型及其各个维度均未产生差异。此外,虽然性别、学科、年级、使用频率、学习风格在用户心智模型整体上没有差异,但却在相应的维度上有差异。②用户心智模型效应方面:用户心智模型在用户特征与用户检索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就网龄变量而言,用户心智模型起着完全中介效应;就用户认知风格变量而言,用户心智模型可能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仍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可为大学生个性化信息素养培训提供参考。

  • 情报研究
    王睿, 胡文静, 郭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公平性测试"方法以消除时间窗口对被引次数的影响。以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作为样本,选取与样本论文发表在同一期刊同一期上前后两篇论文作为参照。利用Altmetric.com、Web of Science分别获取273篇样本及参照论文的Altmetric分数、底层数据值和被引用次数。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Altmetrics和引文数两种指标反映出读者对文献的不同关注方向,底层数据源中大众媒体对于Altmetric分数的影响最明显,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作为一种早期指标,高Altmetrics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视作文章在未来获得高被引的风向标。

  • 情报研究
    严建新, 苏芳荔, 徐莉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期刊学术影响力、期刊对稿件的录用标准和期刊载文的学术影响力三者之间存在同向加强的机制,来自较高影响力期刊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意义。作者的择刊引用和择刊发表使得较低学术影响力的期刊较少被较高影响力期刊引用。因而,可以通过同时考察构成期刊引证形象的施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施引频次来评价被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综合性期刊NatureScience 2010年的引证形象为例,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学术影响力的初评结果,提出了以施引频次对施引期刊影响因子加权的计算方法,以期通过量化的引证形象实现对期刊的评价。

  • 简讯
  • 简讯
    2014, 58(21): 104-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俞立平, 刘爱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2年JCR收录的数学期刊为例,采用偏度、峰度、JB检验、极大极小值比、离散系数、中位数均值比分析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分布特点,并首次采用基尼系数分析期刊评价指标的内部差距,发现期刊评价指标普遍是右偏的,并且不服从正态分布;总被引频次、特征因子、即年指标的内部差距较大。期刊评价指标数据偏倚情况从好到坏的次序为:影响因子与5年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论文影响分值>即年指标>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得出结论:指标数据偏倚会影响评价指标的数据标准化;指标数据偏倚会影响期刊一般水平的判断;指标数据右偏会导致期刊评价值偏低;最好选取数据偏倚情况相对较好的指标来评价期刊平均水平;数据偏倚对基于传统回归的计量研究影响较大。该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

  • 情报研究
    张学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由M.Kosmulski提出的成功论文概念以及一种以计算成功论文篇数为基础的作者评价方法——NSP方法,并总结该方法与H指数方法的异同。以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100名作者为例,分别计算出每人近10年间的NSP与H指数,并对结果加以分析,讨论变化原因,当多人分数相同时,可通过对作者合著情况加以控制来提高区分度,最后分析NSP与H指数各自的适用范围及NSP的潜在局限性。

  • 知识组织
  • 知识组织
    姜永常, 王红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用户解决问题的智能活动,知识提炼与应用是相继而生的两个连续过程,知识构建(KA)也应对两者进行一体化建构,但已有的KA研究一般都将两者分开来进行,这就使知识内容很难与用户群体及其应用环境有机融合起来,势必严重影响KA的质量和效果。为了使知识提炼与应用在KA中得到一体化实现,以知识及其转化过程为对象,采用文献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根据知识的生成机理、转化机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要求,在概括总结知识提炼与应用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对Web 2.0与传统知识生成方法的对比,提出Web 2.0与全信息Web(CI-Web)综合集成的知识提炼与应用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在宏观上保障KA系统中的知识得到自主、高效和适应性的定性提炼与应用,又能在微观上确保KA系统中每个用户实现对知识进行全义表示、全面关联、完整发现、准确获取、融合集成和共享应用的定量提炼与利用。

  • 知识组织
    贾君枝, 张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主题词表和分众分类系统作为两种不同的信息组织系统,在网络资源组织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以教育领域的主题词及Delicious系统中标签为研究对象,分析主题词在标签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发现有57%的主题词被作为标签进行标引,通过统计主题词、标签的频率、字符长度、语言特征等,明确用户标引的特征,依此提出筛选标签作为主题词候选词汇的标准。

  • 综述述评
  • 综述述评
    王文韬, 谢阳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信息偶遇作为信息搜寻行为的类型之一,所受到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从相关理论模型出发,对信息偶遇展开研究,着重对S. Erdelez、M. P. E. Cunha提出的信息偶遇过程模型及J. Lawley和P. Tompkins提出的信息偶遇感知模型等进行探讨。在分析信息偶遇模型的同时,总结信息偶遇的作用和价值,认为对个人而言信息偶遇有利于信息知识的获取,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对组织而言,信息偶遇有助于信息分享和创造力的提升。

  • 综述述评
    蒋盛益, 陈东沂, 王连喜, 庞观松, 杨博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社会化标签的相关背景和内涵;重点梳理国内外社会化标签挖掘的主要成果,一方面归纳社会化标签分析、社会化标签推荐及基于社会化标签的个性化推荐等方法,另一方面概述利用社会化标签增强信息检索功能、发现潜在信息、改进传统分类法和辅助构建本体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概括社会化标签挖掘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全文,对社会化标签挖掘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简讯
  • 简讯
    2014, 58(21): 145-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书评
  • 书评
    魏志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沙勇忠教授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是我国第一部以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命名的学术专著。该书提出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理论框架,从学科交叉视角对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重要分主题和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该书前期研究资料基础扎实,并注重应用研究和最佳实践,是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公共危机管理交叉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推动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这一富于生命力的管理新领域的发展具有拓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