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景利, 黄水清.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的解析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 2022, 66(14):3-9. [2] 孟广均.从改名说开去[J].图书情报工作, 1993, 37(2):2-3. [3] 周文杰.从多元异构走向融合归一——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的趋向评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21, 42(2):14-21. [4] 黄水清.图书情报学的新文科建设之途:机遇与忧思[J].图书与情报, 2020(6):3-5. [5] 张晓林.现代信息环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 1995(4):24-27, 48. [6] 马费成.新信息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学科建设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 1998, 42(10):4-7. [7] 刘志刚.易名"信息管理"后的学科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8(3):14-15, 18. [8] 岳泉.SCI收录信息管理学科领域论文的主题研究[J].情报科学, 2004(4):444-448. [9] 陶俊.信息管理一级学科的变革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9):5-12. [10] 陶俊, 王传清.信息管理学科整合的变革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14):41-48. [11] 孙建军.学科建设应主动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改革实践[J].图书与情报, 2020(3):5-6. [12] 张久珍.图情档学科建设需要与新时代发展接轨[J].图书与情报, 2020(6):17-18. [13] 彭斐章.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与学科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4(4):14-18. [14] 谢阳群.关于加强我国图情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7(1):23-28. [15] 孟广均.重视发展二级学科科学定名一级学科——再论本学科建设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 2000, 44(12):7-10. [16] 王知津, 蒋伟伟.时代的变革与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4):1-5. [17] 王知津, 张收棉.国际竞争新环境下的信息管理学科建设[J].情报科学, 2006(11):1601-1605. [18] 刘晓英.关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定位的再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11):38-41. [19] 丁波涛.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下的情报学回顾及思考[J].图书馆杂志, 2010, 29(5):7-11. [20] 马费成.凝聚共识, 推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J/OL].[2022-11-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812.G2.20221019.1758.002.html. [21] 朱庆华, 杨蕾, 朱莉.国外信息管理院系科研水平分析——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报告之一[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47(8):117-122. [22] 朱莉, 朱庆华, 黄奇.国外信息管理院系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报告之二[J].图书情报工作, 2004, 48(1):110-114. [23] 邵艳丽, 黄奇, 朱庆华.国外信息管理院系本科生教育现状分析——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报告之三[J].图书情报工作, 2004, 48(6):117-121. [24] 朱庆华, 朱莉.美国大学信息构建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报告之四[J].图书情报工作, 2004, 48(8):113-116, 93. [25] 王文铭, 殷凤朝.美国大学经济管理类信管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 2014(18):8-12, 7. [26] 王贺, 付少雄.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情报学科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 2018(19):10-19. [27] 冯惠玲.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名义再绘学科蓝图[J/OL].[2022-11-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812.G2.20221018.1717.002.html. [28] 闫慧, 韩蕾倩, 吴萌, 等.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2029年发展前景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9(6):2-17, 153. [29] 冯惠玲.从文献管理到基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之路[J].情报资料工作, 2013(3):6-10. [30] 张海涛, 张春龙, 张鑫蕊, 等.新文科背景下"情报学+"人才的时代意蕴[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2, 48(4):67-78. [31] 粟慧, 蔡玲.信息资源管理四大矛盾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 2002(8):25-27. [32] 孙建军, 李阳, 裴雷."数智"赋能时代图情档变革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 2020(3):22-27. [33] 毕强.数字时代情报学发展前景[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2):5-7, 31. [34] 吴建中, 范并思, 陈传夫, 等.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与社会[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 47(2):4-28. [35] 马费成, 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前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 46(6):4-15. [36] 初景利, 张颖.以信息和数据为核心构建图情档学科体系与能力[J].文献与数据学报, 2019, 1(1):21-31. [37] 于良芝, 樊振佳.图书馆信息学的逻辑架构及历史轨迹:基于推理与史实的学科独特性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 46(4):4-19. [38] 阎光才.学科的内涵、分类机制及其依据[J].大学与学科, 2020, 1(1):58-71. [39] 田野.中国大陆图情档多层次教育进展及思考:2016-2021年[J].图书馆杂志, 2022, 41(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