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14-10-31
修回日期: 2014-12-05
网络出版日期: 2014-12-20
基金资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研究"(项目编号:12BTQ008)和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隐私体系的可用性及隐私冲突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CW11)研究成果之一.
A Review of the Public Library Image Studies
Received date: 2014-10-31
Revised date: 2014-12-05
Online published: 2014-12-20
赵静 . 公共图书馆形象研究述评[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 58(24) : 131 -137 .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4.24.021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of CNKI full-text journal database (ranging from 2004 to 2013),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reviewed the study of the public library image by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decade the study of public library image mainly centered on librarians, readers, librar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library image building, library cultural, library brand build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new study topics constantly emerged along with the changing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future research of public library image can focus on bringing the readers' sound into the research of public library image, strengthening the evaluation study of public library image, us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mixed research methods more often.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library image; research focus; topic evolution
[1] 盛来运.22-25全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2012年)[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816.
[2] 吴慰慈, 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修订2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331.
[3] 王立清.塑造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形象[J].图书情报知识, 1997 (3): 45-47.
[4] 刘瑞华, 郑瑜, 李学庆.国内图书馆形象塑造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 (1): 20-23.
[5] 刘敏, 刘玉娥, 邓益成.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塑造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 2011(10):2-9.
[6] 刘启元, 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 SATI 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 (1): 50-58.
[7] 朱庆华, 彭希羡, 刘璇.基于共词分析的社会计算领域的研究主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12): 7-11.
[8] 赵蓉英, 吴胜男.基于战略坐标图的我国馆藏资源研究主题分析[J].图书与情报, 2013 (2): 88-92.
[9] 姚淑慧, 吕晓枫.图书馆行业自律建设管窥[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10): 2-4.
[10] 贺子岳.图书馆组织文化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1): 14-18.
[11] 于丽波.图书馆人员培训浅议[J].黑龙江档案, 2012 (6): 115.
[12] 张文青.图书馆事业、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图书馆精神[J].重庆图情研究, 2011 , 12(2): 7-11.
[13] 卢盛华.解读图书馆文化[J].图书与情报, 2003 (4): 31-33.
[14] 梁新潮.论图书馆文化的培育与图书馆形象的塑造[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2): 9-12.
[15] 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如是说[J].图书情报知识, 2005 (1): 12-15.
[16] 张世良.我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反思[J].图书馆建设, 2010 (10): 106-108.
[17] 王欣妮.中外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11 (6): 11-14.
[18] 王子舟, 吴汉华.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前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34(2): 16-23.
[19] 王洪军, 石明芳.以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23(1): 61-62.
[20] 陈希, 彭一中.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33(1): 105-107.
[21] 刘静雅.略论图书馆讲座活动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 2006, 26(3): 57-59.
[22] 吕梅.智慧的碰撞 思维的盛宴——从"香山讲坛"谈讲座品牌建设之构想[J].图书馆学研究, 2008 (5): 87-90.
[23] 李玉梅.论公共图书馆品牌形象定位与传播[J].情报科学, 2008 (3): 386-390.
[24] 周九常, 付永华.现代公共图书馆整体社会形象定位[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 22(4): 3-8.
[25] 朱红涛.国家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 22(6): 46-52.
[26] 张榜树.对网络环境下重塑图书馆形象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4, 22(3): 10-12.
[27] 杜道群.CRM: 顺应图书馆发展趋势的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 (2): 82-84.
[28] 虞巧玲.导入 CIS 塑造图书馆形象[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6 (2): 66-68.
[29] 常艳囝.CIS 理论导入图书馆的策略与应用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 2010(22): 49-51, 32.
[30] 苏云.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3 (5): 44-47.
[31] 祝希山.图书馆馆长与图书馆形象塑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2(2): 70-73.
[32] 唐晓燕.图书馆馆长管理理念探析[J].图书馆论坛, 2005, 25(4): 133-134.
[33] 王强, 王滢.由当代图书馆建筑空间形态表现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11): 109-111.
[34] 孙澄, 梅洪元.现代图书馆建筑创作探索——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设计[J].建筑学报, 2002 (7): 52-54.
[35] 黄红华.1976-1990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公共关系活动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2 (2): 81-83.
[36] 曹美琴.论公共关系给图书馆带来的四大影响——基于案例分析的综合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08(4): 29-32.
[37] 钟文娟.危机下的变革管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机构改革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 2010 (4): 101-103.
[38] 陈秀军, 艾军.用创新理念打造服务品牌——对沈阳市和平区自助图书馆的调研[J].图书馆建设, 2010 (7): 94-96.
[39] 张海翎.试析品牌活动对提升少年儿童图书馆影响力的作用——以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 (8): 119-121.
[40] 王永丹.树立少年儿童图书馆品牌形象——以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2): 123-125.
[41] 司姣姣.由一条微博引发的图书馆公关事件——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公关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11 (4): 79-81.
[42] 李果.延伸服务: 界定· 意义· 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1): 75-77.
[43] 倪文珊, 宗乾进, 袁勤俭.国际电子商务研究主题演化及启示——基于 Web of Science的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 2013, 33(8):84-88.
[44] 曹作华.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综合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 2002, 46(5):45-49.
[45] 胡燕菘.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评价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 31(4): 61-63.
[46] 谭祥金.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 27(1): 8-10.
[47] 初景利.应用 SERVQUAL 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J].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8, 16(5): 43-44.
[48] 宫磊, 张玉兰, 邢宏健.国外数字图书馆用户评价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6): 15-17.
[49] 任红娟, 赵伯兴.论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建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 (3): 4-6.
[50] 范佳佳.全评价理论在学科馆员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评价为例[J].图书馆杂志, 2012, 31(9): 75-82.
[51] Hernon P, Schwartz C.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04, 26(3): 293-295.
[52] 陈业奎.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员应加强定性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 34(7): 5-8.
[53] 张力, 唐健辉, 刘永涛, 等.中外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量化比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2): 21-27.
[54] 储荷婷.图书馆情报学界的研究方法: 实践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 23(3): 3-14.
[55] Ma L.Some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 in using mixed method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63(9):1859-186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