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述评

近20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分析——以《情报学进展》载文为例

  • 余波 ,
  • 郭蕾 ,
  • 温亮明 ,
  • 张妍妍 ,
  • 李洋
展开
  • 1.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绵阳 621010;
    2.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图书馆 绵阳 621000;
    5. 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成都 610041
余波(ORCID:0000-0002-2168-4611),教授,硕士生导师;郭蕾(ORCID:0000-0002-3183-6535),硕士研究生;张妍妍(ORCID:0000-0001-8718-978X),助理馆员,硕士;李洋(ORCID:0000-0001-8231-9995),助理馆员,硕士。

收稿日期: 2018-03-08

  修回日期: 2018-07-14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1-05

基金资助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龙山学术人才科研支持计划(教授专项)"基于微信调查的SMF行为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8LSXJ05)和四川军民融合研究战略中心2018年度课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信息保密与知识共享的协同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Tendenc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in Recent 20 Years: Taking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s an Example

  • Yu Bo ,
  • Guo Lei ,
  • Wen Liangming ,
  • Zhang Yanyan ,
  • Li Yang
Expand
  •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2.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4. Library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Mianyang 621000;
    5. Library of Chengdu Sport Institute, Chengdu 610041

Received date: 2018-03-08

  Revised date: 2018-07-14

  Online published: 2018-11-05

摘要

[目的/意义]回顾总结我国情报学近20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于了解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情报学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引。[方法/过程]以《情报学进展》第1-11卷刊载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文章选题、主题并总结各选题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一定进展周期内我国情报学在理论研究、范式方法、应用实践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情报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及其管理、新兴信息技术等是《情报学进展》所载文章的主要选题,各选题呈现出不同特点。未来,智能化的情报学将融合多学科,面向科学发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为国家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引用格式

余波 , 郭蕾 , 温亮明 , 张妍妍 , 李洋 . 近20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分析——以《情报学进展》载文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 62(21) : 127 -139 .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8.21.016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ims at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further research.[Method/process] This article took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Volume 1-11) as research object, and summarized the topics of these pap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opic by the method of contents analysis. Then,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it forecasted three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paradig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Result/conclusion] It is showed that the main topics of those papers in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re basic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 on, each topic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utur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cience will integrate more disciplines knowledge of other subjects, serve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research,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fence security,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national think tanks.

参考文献

[1] 王知津,李明珍.情报学的不朽篇章——纪念《诚如所思》发表60周年[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1):1-5.
[2] 吴慰慈,张久珍.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建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7(5):3-8,62.
[3] 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情报学进展[EB/OL].[2017-06-25].http://www.itapress.cn/CN/column/column4732.shtml.
[4] 王益明.我国有了自己的情报学年度评论——评《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1):63-64.
[5] 刘里.成功的继续——《情报学进展》评论[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20(6):376-377, 344.
[6] 马海群,邱均平.世纪之交的新进展——评《情报学进展》(第三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2):158-160.
[7] 邱均平,侯经川.走进网络时代的情报学——评《情报学进展》(第四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1):89-90.
[8] 王知津,樊振佳.情报盛宴学科航标——评《情报学进展》(第七卷)[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32(3):125-128.
[9] 王知津,朱慧.十卷磨一剑引领新潮流——评《情报学进展》(第十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9):140-144.
[10] 胡昌平,许祎蕾.国际视野下的情报学研究发展导向——评《情报学进展》(第11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3):143-144,118.
[11] 李健,韩毅.《情报学进展》的信息计量分析——兼论近10年来我国情报学的研究重点与热点[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2):187-190.
[12] 黄国威.《情报学进展》年度评论5卷载文的定量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5(1):18-21,41.
[13] 冷伏海,于微微.从2002-2011年ARIST及《情报学进展》载文内容看情报学研究动态与发展[J].情报学报,2013,32(10):1012-1025.
[14] 靖继鹏,毕强.情报学理论基础[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55-289.
[15] 朱青,张卫.现代化信息环境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51.
[16] 肖勇.论基于"三大研究范式"之上的当代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与学科群体系构建[J].情报学报,2017,36(9):894-907.
[17] 严怡民.情报学理论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1-17.
[18] 繆其浩.社会情报(智能)的理论、应用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1-28.
[19] 汪冰,岳剑波.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1-30.
[20] 沈固朝.情报学的两个IS——在Information Science中引入Intelligence Studies的再思考[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73-110.
[21] 吕斌,李国秋.情报学研究新的范式——领域分析[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29-50.
[22] 邹永利,细野公男.情报学研究的认知观点[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53-77.
[23] 王知津,李德升.情报学的知识化趋势[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31-52.
[24] 张锦.图书情报学对传播学的引进与融合[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108-127.
[25] 张新民,梁战平.情报学学科发展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54.
[26] 肖勇,赵澄谋.西方的资讯学研究现状及其与我国情报学的学科关系[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11-151.
[27] 周晓英,张丹丹,周舟,等.信息构建8年进展及其影响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55-80.
[28] 史秉能,袁有雄,卢胜军.钱学森科技情报学术思想研究及其意义[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44.
[29] 赖茂生.情报检索技术与方法研究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2-200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64-202.
[30] 周智佑.信息检索理论年度述评[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81-107.
[31] 周宁.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128-150.
[32] 杨宗英,郑巧英,孙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79-201.
[33] 刘炜.数字图书馆:在赛百基础结构中重新定位[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9-79.
[34] 赵慧勤.元数据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28-260.
[35] 陈豫,徐晟,游宏梁.XML技术和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02-227.
[36] 真溱.Z39.50标准、协议及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61-288.
[37] 真溱,汤珊红,许儒红.信息组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87-243.
[38] 曾蕾,鲁昕.信息检索技术及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108-128.
[39] 曹树金.国外情报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检索[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126-141.
[40] 高影繁,王慧临,徐红姣,等.跨语言信息检索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275-307.
[41] 李月琳.基于任务的信息搜寻与检索[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98-237.
[42] 曾民族.电子信息时代的信息服务和管理[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139-170.
[43] 曾民族.宽带时代信息服务业的技术动向和模式展望[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142-180.
[44] 时文生,金允汶.世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263-308.
[45] 甘利人,史田华,王曰芬,等.国外因特网信息服务发展概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66-98.
[46] 汤珊红.信息服务创新发展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307-332.
[47] 徐学文,陈文彬,陶国强.网络科技信息服务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39-178.
[48] 李月琳,何鹏飞,梁娜.移动技术应用领域信息服务相关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02-131.
[49] 马红妹,罗威,刘士章.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49-213.
[50] 王知津,孙立立.信息服务评测体系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49-213.
[51] 曾民族.知识服务研究现状与关键领域[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19-148.
[52] 李洋,范蜀里,李健,等.图书馆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关系及协调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3):11-16.
[53] 王崇德,徐久龄,刘春茂.90年代的我国文献计量学[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18-37.
[54]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趋势[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38-58.
[55] 王崇德.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51-74.
[56] 徐久龄,刘春茂,张辉.洛特卡定律的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39.
[57] 徐久龄,刘春茂,刘亚轩.网络计量学的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78-107.
[58] 汤珊红,由庆斌,李天阳.补充计量学的发展及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76-101.
[59] 刘志辉,赵筱媛,徐晓阳,等.文献计量分析视角下的情报学理论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27-46.
[60] 陈睿,欧阳鹏,谢新洲.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171-190.
[61] 谢新洲,王军.电子出版物的新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191-210.
[62] 赖茂生.光盘技术及其应用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211-243.
[63] 盛友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244-262.
[64] 游宏梁,杨洪陶,陈豫.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101-127.
[65] 王永成.网络信息智能处理概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2-200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203-233.
[66] 秦健.语义网、实用分类系统研究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46-58.
[67] 王威信,戴国忠.信息可视化[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80-118.
[68] 马德辉,包昌火.知识网络的兴起与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95-238.
[69] 陈豫,曾铮,王三梅,等.面向科技信息工作的信息技术进展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44-286.
[70] 陈豫,曾铮,王三梅.科技信息工作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和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98-237.
[71] 庞景安.大数据时代:思维变革、产业转型与数据科学兴起[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86-218.
[72] 夏旭,方平.万维网网络信息资源搜索引擎的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183-206.
[73] 庞景安.Web信息采集与质量控制情报学学科发展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39-270.
[74] 王芳,纪雪梅,史海燕.数字信息资源的管护、保存于网络归档[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308-342.
[75] 方卿.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的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22-138.
[76] 朱庆华,赵宇翔,谈晓洁,等.用户生成内容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98-237.
[77] 谢新洲,张春铭.信息发布模式的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46-266.
[78] 袁有雄,汤珊红,赵悦,等.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324-338.
[79] 张旭,雷孝平.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87-321.
[80] 真溱,汤珊红,王新,等.网络新媒体资源发展及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45-80.
[81] 孟广均,霍国庆,谢阳群,等.论信息资源及其活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75-100.
[82] 谢阳群,李晓翔.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333-361.
[83] 周晓英,王冰.政府在线信息管理与服务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16-156.
[84] 朱庆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81-323.
[85] 刘冰.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266-302.
[86] SYNNOTT W R,GRYBER W H.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1980[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81:66-68.
[87] 霍国庆.CIO研究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265-296.
[88] 赖茂生.情报学的发展观[J].图书情报知识,2000(4):2-4,9.
[89] 邱均平,王菲菲.近几年知识管理学的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32.
[90] 刘春茂,徐久龄,张辉,等.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的综合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2-200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07-135.
[91] 王征荣,霍忠文.网络环境下信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207-228.
[92] 曾民族,周倩,卢胜军,等.E-knowledge环境下的知识组织[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52-193.
[93] 储节旺,储伊力,黄洁钦,等.隐性知识共享转化与科技信息工作[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388-423.
[94] 赵蓉英,陈必坤.知识地图与知识图谱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350-387.
[95] 马费成.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97-307.
[96] 王知津,徐芳,潘永超,等.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1978-2008)回顾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0(2):23-30.
[97] 靖继鹏,卢晓宾.我国情报学专业教育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6-1997年度评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193-210.
[98] 王知津,徐芳,严贝妮.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展研究[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32.
[99] 赵蓉英,郭凤娇,魏绪秋.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透析[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47-75.
[100] 严怡民.情报学和情报学教育[J].情报学刊,1982(4):4-9.
[101] 吴慰慈.社会信息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新使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3(3):11-14.
[102] 孙建军,成颖.情报学专业教育改革是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2):85-88.
[103] 叶继元.图书情报学教育质量及其共性与个性评价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10-14.
[104] 邱均平,楼雯.我国情报学学科与博士教育的协同发展——21世纪初情报学发文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4(2):18-27.
[105] 肖希明.关于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6(1):30-34.
[106] 杨烈勋.90年代面向实践的信息经济学[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北京: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59-80.
[107] 刘丽娜.社会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0-200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40-65.
[108] 周庆山.信息法学研究的回顾与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3-200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68-106.
[109] 靖继鹏,张向先,王晰巍.信息生态学的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26.
[110] 于良芝.Community Informatics的"西学东渐"-期待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39(3):63-67.
[111] 邱均平,王曰芬,颜瑞武.内容分析法研究与发展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4-200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45.
[112] 贺德方.基于多视角的情报分析方法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54-197.
[113] 吴霞,冷伏海.基于文献的知识挖掘:概念、关键技术与应用[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71-306.
[114] 化柏林.基于文本信息分析的情报技术[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44-279.
[115] 侯经川,赵蓉英,邱均平.国内外思想库发展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3-200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36-163.
[116] 包昌火,张燕,黄英.竞争情报的崛起和发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3-200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36-163.
[117] 李艳.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6-2007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81-118.
[118] 陈峰.产业竞争情报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2-2013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23-153.
[119] 徐峰,冷伏海.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方法与实践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08-2009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02-243.
[120] 赵蕴华,郑佳.基于事实的科技政策研究方法与实践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87-115.
[121] 张旭,雷孝平.国内外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87-321.
[122] 王曰芬,吴鹏,丁晟春,等.社会舆情分析研究与进展综述[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4-2015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32-185.
[123]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142-143.
[124] 王知津,韩正彪,周鹏.Informatics学科群研究进展[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45.
[125] 情报杂志编辑部.焦点话题:情报学学科建设[J].情报杂志,2017,36(5):208.
[126] 黄长著.关于建立情报学一级学科的考虑[J].情报杂志,2017,36(5):6-8.
[127] 袁勤俭.关于设立情报学一级学科之我见[J].情报杂志,2017,36(6):8-9.
[128] 司湘云,李显鑫,周利琴,等.新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战略纵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年)纪要[J].图书情报知识,2018(1):122-129.
[129] KUHN T.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2nd e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174-210.
[130] HEY T,TYABSLE S,TOLLE K.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M].潘教峰,张晓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ⅰ-ⅶ.
[131] 郭华东.大数据大科学大发现——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4):500-506.
[132] 贺德方.基于事实型数据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思考[J].情报学报,2009,28(5):764-770.
[133] 余波,温亮明,张妍妍.大数据环境下情报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9):7-12.
[134] 刘自强,岳丽欣,王效岳,等.主题演化视角下的国际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图书馆,2017(3):14-22.
[135] 中国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OL].[2018-02-10].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
[136] 中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EB/OL].[2018-02-10].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7-06/28/content_4783851.htm.
[137] 中国政府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7-11-31].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_2.htm.
[138] 邓三鸿,郭骅.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隆重召开并凝聚形成《南京共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1):146.
[139] 李阳,李纲,张家年.工程化思维下的智库情报机能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3):36-41,48.
[140] 初景利.新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新定位与新认识——"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侧记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140-142.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