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RTON F W.Information ecology[J].Journal of systems management,1978,29(9):32-36.
[2] 周庆山,李瀚瀛,朱建荣,等.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与术语界定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6(6):24-29.
[3] DAVENPORT T H,PRUSAK L.Information ecology:mastering the information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28-45.
[4] NARDI B A, O'Day V L.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9:55-82.
[5] DATLOR B.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ecology on e-commerce initiatives[J]. Internet Research, 2001, 11(4):286-295.
[6] JONES P H.Information practices and cognitive artifac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J]. Cogn tech work, 2005(7):88-100.
[7] 肖钠.我国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1,29(7):1114-1120.
[8] 高阳,李永先.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4(10):12-17.
[9] 马捷,胡漠,李丹.我国信息生态测评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5,33(6):143-149,161.
[10] 柯健,胡杨林啸.我国信息生态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6,34(10):163-168.
[11] 柯健,彭瀚琦,黄文倩.国内信息生态学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9(7):119-127.
[12] 李美娣.信息生态系统的剖析[J].情报杂志,1998,17(4):3-5.
[13] 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40,143-146.
[14] 娄策群,周承聪.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9):29-32.
[15] 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31-34.
[16] 王东艳,侯延香.信息生态失衡的根源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科学,2003,21(6):572-575,583.
[17] 谢人强,叶福兰.B2C电子商务APP信息生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11-16,42.
[18] 靖继鹏.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发展前瞻[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5-7.
[19] 魏辅轶,周秀会.信息生态系统构建核心问题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6-8.
[20] 向上.信息生态系统与知识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6):123-125.
[21] 李志昌.论社会信息生态问题[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5):42-44.
[22] 王晰巍,刘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要素及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22-25.
[23] 董丽梅,宋微,戴磊.宏观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与功能研究[J].情报科学,2013,32(8):27-31.
[24] 孙瑞英,蒋永福,刘丹丹.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信息异化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4):5-9.
[25] 张新明,王振,张红岩.以人为本的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4):531-533.
[26] 肖静,李北伟,魏昌龙,等.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优化[J].情报科学,2013,31(8):10-14.
[27] 靖继鹏,张向先.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5.
[28] 赵云合.政务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27-30.
[29] 张超.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28-55.
[30] 曲靖野,张向先,孙笑宇.虚拟企业联盟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5):28-32.
[31] 陈明红.基于CAS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分析[J].情报科学,2012,30(7):1065-1070.
[32] 周昕.信息生态视角下网络平台构建机理及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86-98.
[33] 李永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生态问题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4(8):33-35.
[34] 韩子静.信息生态系统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S2):230-234.
[35] 刘志峰,张志宇,王石磊.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的信息生态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133-135.
[36] 张海涛,闫奕文,冷晓彦.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逻辑模型与运行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4):6-9.
[37] 薛鹏.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24.
[38] 李北伟,张鑫琦,王亚,等.我国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信息生态系统特性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4,32(7):78-82.
[39] 张云中,杨萌.基于五行学说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61-65.
[40] 张勇,徐恺英,王猛.基于知识服务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4):183-185.
[41] 金波,丁华东,倪代川,等.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243-265.
[42]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25-101.
[43] 张海涛,孙学帅,张丽,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1-6.
[44] 娄策群,杨小溪,王薇波.信息生态系统进化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26-29.
[45] 马捷,冷晓彦,张向先.知识转化驱动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作用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4):14-17.
[46] 马捷,胡漠,张海涛.基于生态化程度测评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4):6-12.
[47] 宋婷婷.信息生态系统自组织的演化过程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13-49.
[48] 王晰巍,王韦玮,叶乃溪,等.网络团购中信息生态系统的演进及案例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8):125-131.
[49] 张海涛,王丹,张连峰,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演进机理——价值链视角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80-86.
[50] 李佳玉,李键菲.基于实证的信息生态系统灰色关联度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7):85-88.
[51] 王晰巍,王楠阿雪,张柳,等.新型智库微信平台生态性评价指标及实证——基于信息生态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51-59.
[52] 郑荣,王洁.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8):39-45,52.
[53] 齐莉丽.社保基金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104-126.
[54] 朱衍红,齐莉丽.我国电子政务网信息生态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6):12-17.
[55] 王晰巍,郭宇,魏骏巍,等.门户网站生态性评价及实证研究——以低碳类门户网站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111-117.
[56] 孙悦,张向先,郭顺利.信息生态视角下第三方移动支付效能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9):155-160.
[57] 马捷,魏傲希,王艳东.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测度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5):6-13,27.
[58] 陈凤娇,杨雪,马捷.政务网络平台信息生态化程度测度、缺陷分析与优化[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5):35-41.
[59] 李彦,胡漠,王艳东.公共数字图书馆信息生态化程度测评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2):35-40.
[60] 李玉杰,刘志峰.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本质及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263-266.
[61] 薛卫双.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17-23.
[62] 张海涛,张丽,张连峰,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配置与评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12-16,11.
[63] 张研,张丽,孙学帅,等.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2):96-100.
[64] 张海涛,张连峰,孙学帅,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经营效益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6):20-24,36.
[65] 肖蜀吉.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53-54.
[66] 秦萍萍.基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52-57.
[67] 王晰巍,杨梦晴,邢云菲.移动终端门户网站生态性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6):14-18.
[68] 赵云合,娄策群,齐芬.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22-25.
[69] 程琳,邹正宇.信息场促进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5):658-661.
[70] 李健,马捷.信息多样性对社会网络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8):39-43,71.
[71] 李蓓.电子政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平衡[D].苏州:苏州大学,2011:33-53.
[72] 陈文娟.湖北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2-53.
[73] 宋文绩.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16-24.
[74] 张秀娥,徐雪娇,毛刚.创业信息生态平衡的实现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12):66-71.
[75] 张向先,张旭,郑絮.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0):20-24.
[76] 王翠翠.基于信息生态学视角的企业信息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19-66.
[77] 马捷,闫明,靖继鹏.信息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网站信息分类优化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3):360-364.
[78] 袁烨,王萍,张卫东.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756-758.
[79] 董微微,李北伟,靖继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建设战略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2):211-215.
[80] 王猛,徐恺英.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1(17):43-47.
[81] 汪春晖.信息生态系统视角下重庆市三甲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7:16-37.
[82] 陈燕红.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生态调控[J].图书馆学刊,2012,34(8):37-38.
[83] 陈燕红.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生态规划研究[J].情报探索,2015(7):116-118.
[84] 张春春.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阅读困难群体服务路径研究[J].图书馆,2014(5):81-83.
[85] 刘玉婷,姚慧君.信息生态系统视角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优化配置[J].山西档案,2018(3):123-125.
[86] 张海涛,张念祥,崔阳,等.基于超级IP的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构建[J].情报科学,2018,36(9):22-26,176.
[87] 张新丽.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26-31.
[88] 罗卫.电子政务"信息孤岛"新探——基于信息生态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3,31(1):31-35.
[89] 谢佳.电子政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7-30.
[90] 范晓春.电子政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及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10):86-92.
[91] 张东华,姚红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档案,2011(1):7-9.
[92] 聂云霞,张加欣,甘敏.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66-72.
[93] 金波,倪代川.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档案资源培育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7(2):49-53.
[94] 倪代川,金波.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生存环境培育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7(4):73-77.
[95] 倪代川.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主体培育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3):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