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图书馆发展变革中的思维表达、应用与演进

  • 毛平 ,
  • 王铮 ,
  • 蒋星
展开
  • 1.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2.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毛平(ORCID:0000-0002-9766-9733),博士研究生;蒋星(ORCID:0000-0001-5172-5720),本科生。

收稿日期: 2019-10-29

  修回日期: 2020-06-03

  网络出版日期: 2020-10-05

基金资助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知识市场视角下新兴知识服务模态比较与图书馆应对策略"(项目编号:2018M630054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面向STEAM教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机制与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YJC70024)研究成果之一。

Thinking Expression, Applic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Library

  • Mao Ping ,
  • Wang Zheng ,
  • Jiang Xing
Expand
  •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2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Received date: 2019-10-29

  Revised date: 2020-06-03

  Online published: 2020-10-05

摘要

[目的/意义] 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的关于思维的表达论述,为解读图书馆变革提供了除技术、制度之外的一种新视角。通过梳理典型的思维表达及其应用情境、变化规律,更好地把握图书馆的发展变革过程。[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图书馆学专业文献上关于思维的研究,解析形成可供计量的思维表达标引,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其时间分布、场景分布、表达强度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思维表达数量自2011年开始快速增长,首要应用于图书馆服务、资源建设、领导管理等领域,当前的思维表达持续体现出解构与重构性,本土化与专业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本文引用格式

毛平 , 王铮 , 蒋星 . 图书馆发展变革中的思维表达、应用与演进[J]. 图书情报工作, 2020 , 64(19) : 15 -23 .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0.19.002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thinking expressions emerging in th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to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form of library. By combing the typical thinking exp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evolution, to understand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reform.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ed the thinking expressions on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of library science, analyzed and formed the thinking expression index could b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ime distribution, scenes distribution, expression intensity and variation rule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ent analysis. [Result/conclusion] Since 2011, the number of thinking expression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library service, resource construction, leadership. The current thinking expressions reflect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nd the tendency of loc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参考文献

[1] 张彦斌. 互联网思维不能庸俗化[J]. IT时代周刊, 2015(9):62-63.
[2] 王宗义. 专业思维与专业方法——关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散思[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21-24,133.
[3] 田利. 设计思维的表达与演进——评介《草图·方案·建筑:世界优秀建筑师展示如何进行设计》[J]. 华中建筑, 2006, 24(7):15-20.
[4] 陈超. 新时代亟需新思维——新时代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8(2):6-10.
[5] 苗启明. 论观念本位的思维方式:信念思维[J].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4):61-65.
[6] 张志宏. 论思维特质与文化观念之共识[J]. 江汉论坛, 2017(12):68-76.
[7] 金丹元. 对当下艺术观念与艺术思维之双重变革的思考[J]. 艺术百家, 2018, 34(3):39-43.
[8] 张恒山. 论法治思维的观念基础[J]. 理论与改革, 2013(4):5-8.
[9] 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10] 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 陈传夫,陈一.图书馆转型及其风险前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7):32-50.
[1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
[13] 张海丰.回到凡勃伦制度主义:诺思的制度理论是演化的吗?[J].社会科学,2018(8):45-54.
[14] 高名姿,陈东平.契约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直接识别与经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8):72-81.
[15] 谢冬平."常"与"变":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制度运作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5):16-20.
[16] 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7] 张晓林. 开放获取、开放知识、开放创新推动开放知识服务模式——3O会聚与研究图书馆范式再转变[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3, 23(2):1-10.
[18] 李广建.技术史是窥见图书馆发展规律的一面镜子[J].图书馆论坛,2016(5):1.
[19] 王铮.美国早期城镇图书馆组织治理制度考察[J].情报资料工作,2016(5):17-22.
[20] 赵益民.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1] 王铮.制度演进视角下图书馆变革的国家样本解读——《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机制研究》读后[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1):103-109.
[22] 王蕾. 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7(1):115-117.
[23] 陈定权. 图书馆技术史(1954-)研究:缺失、框架与价值[J]. 图书馆论坛, 2016(5):2-8.
[24] 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马慧,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25] 思维和语言[EB/OL].[2020-06-0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9D%E7%BB%B4%E5%92%8C%E8%AF%AD%E8%A8%80/2958702?fr=aladdin.
[26] 吴丹,徐爽,李秀园,等.近十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理论使用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6):41-51.
[27] 王宗义.专业话语:实践描述与思维构建——关于当代图书馆活动的若干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7):13-23.
[28] 李海英. 图书馆服务的新思维与新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0(10):93-95.
[29]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30] 刘省泉.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维[J]. 情报杂志,1998(6):96-97.
[31] 石惠侠,谢林.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新思维[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31-33.
[32] 高琳. 大数据思维与图书馆知识资源发现[J]. 图书与情报, 2015(1):128-130.
[33] 李慧,林永春.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83-87.
[34] 王铮,张鹏. 海外新型图书馆员岗位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2):106-111.
[35] 柯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馆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1):6-11.
[36] 谢元泰.图书馆学研究与创造性思维[J].图书与情报,1985(Z1):61-64.
[37] 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38] 单波.当代图书馆学界思维方式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1986(1):11-14.
[39] 三思.在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评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贝尔纳现象"[J]. 图书馆学研究, 1987(3):1-5.
[40] 刘迅.在"低谷"表象的背后——图书馆学学科规律与思维规律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1):71-75.
[41] 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42] 陈远,蔡金奎,许亮.互联网思维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5,35(11):38-42.
[43] 加德纳.改变思维[M].任恺,吴珍,刘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4] 张健.图书馆结构模式与思维方式[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9,50(4):8-14.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