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苏君华, 宋雯琪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9): 3-14.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9.001
    [目的/意义] 为探讨数据交易市场中各个要素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数据交易对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管理和交易模式。[方法/过程]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数据交易市场中的数据流转机制及其动态性,将数据交易市场细分为数据资产管理、交易机制、监管与合规以及市场动态4个核心子系统,并通过Vensim PLE软件进行情景仿真,以深入探讨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市场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对数据交易市场的系统性分析,揭示数据流转中的关键驱动因素和核心问题,提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市场实践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乐承毅, 孔维伟, 李雯欣, 王子鑫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9): 15-2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9.002
    [目的/意义] 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保留现象是破坏知识共享与创新、阻碍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从个体和社区环境两个层面划分知识保留影响因素,剖析虚拟学术社区的用户知识保留现象的多重动因。[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csQCA与决策树的两阶段定性和定量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收集理工、经管和医学3种不同学科虚拟学术社区的用户数据,对比分析用户知识保留的多重构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保留现象受个体和环境层面多个因素联合作用且存在多种构型组态;知识权力仍是导致线上学术社区用户高知识保留现象的首要原因;②不同学科性质的虚拟学术社区高知识保留现象的组合构型不尽相同;理工社区用户的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保留主观规范在发挥主要影响,经管社区中知识权力的影响更为普遍和直接,而心理所有权的影响较少;医学社区用户个体因素往往与环境层面的社区互惠和隐私保护共同作用;③该混合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能够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提供更全面的结论。研究可丰富和拓展虚拟社区领域的知识保留现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为虚拟社区解决知识保留问题、促进知识共享提供启示借鉴。
  • 研究论文
    阮伟南, 张志强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9): 37-4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9.004
    [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形象的快速提升,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无疑将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常态化挑战,而科学家是推动国家竞争力发展的最强内生力量。[方法/过程] 基于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科学奖获奖科学家的传记等质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生命历程视角研究顶尖科学家流动的影响因素,全面系统地揭示影响科学家流动的关键要素与影响路径。[结果/结论] 科研需求、知识环境、经济需求和国家局势是影响科学家流动的外部因素;家庭生活和个人因素是影响科学家流动的内部因素;外因和内因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影响科学家的流动意愿,外因还能通过间接路径影响科学家的流动意愿;以科学家获得诺奖时是否隶属于出生国为依据,划分的流失组和非流失组科学家之间的流动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最后,从科技投入、创新文化、考核制度、社会保障、情感认同5个方面得到启示、提出建议。
  • 研究论文
    岑汪慧,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9): 78-89.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9.007
    [目的/意义] 从信息行为视角阐释Altmetrics数据生成过程,并基于此发现、识别并挖掘中文Altmetrics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为培育中文学术生态的Altmetrics应用场景提供重要参考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 以Altmetrics提出过程及内涵嬗变为研究逻辑起点,从用户信息行为视角剖析Altmetrics数据的生成过程,结合中文网络社交平台环境的特殊性,总结中文Altmetrics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结论] Altmetrics数据是各利益相关方依赖网络平台的信息行为结果,一方面体现为单个用户的信息行为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累积,另一方面体现为众多利益相关方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行为协同与交叠涌现过程;科学交流功能异化是中文Altmetrics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Altmetrics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足,Altmetrics发展的相关利益方共识欠缺,Altmetrics发展的数据聚合性工具缺失。可通过构建多元激励与协同机制、加强共识与协作、构建智能数据集成与分析平台等对策突破Altmetrics发展困境。
  • 研究论文
    王欣雨, 王怡, 邵波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9): 90-99.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9.008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图书馆联盟发展缓慢、服务弱化的问题,提出“重构”作为联盟智慧化转型的有效方案,规划具体实施步骤,推动联盟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方案,以满足用户和社会对信息和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现有国外图书馆联盟的转型发展趋势,梳理和分析智慧图书馆联盟的案例,讨论智慧图书馆联盟重构的实现路径,并为其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结果/结论] 基于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联盟重构可以从系统选择、人员配置、服务构建、迁移及维护几个方面来实现,除了联盟整体方案外,还需要从技术角度确定联盟成员馆的详细迁移方案。未来联盟重构需要从技术创新和联盟合作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研究论文
    程媛, 曾嫒桔, 吴颖诗, 彭思源,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8): 34-46.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8.004
    [目的/意义] 元宇宙的发展为档案数字叙事领域带来变革机遇和创新路径。聚焦元宇宙与档案数字叙事的深度融合,探讨面向数字叙事的档案元宇宙层次框架与实施路径,为基于元宇宙的档案数字叙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 在论证建构档案元宇宙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与系统分析法,提出面向数字叙事的档案元宇宙层次开发框架与对应的实施路径,并通过湖北省红色档案资源库中的开国将帅档案叙事性开发的案例分析验证档案元宇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结论] 面向数字叙事的档案元宇宙层次开发框架涵盖数据基础设施层、数据整合层、数据表示层和数字叙事层,需要通过多维协同共建的路径进行有效实施。
  • 研究论文
    袁一帆, 卢加文, 陈雅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8): 47-56.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8.005
    [目的/意义]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全面应用,韧性的重要性突显,研究图书馆员数字韧性能够更好地应对与适应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方法/过程] 基于当前数字韧性概念相关研究详细回顾和梳理,提出图书馆员数字韧性的内涵特征,进而构建图书馆员数字韧性逻辑模型,并剖析其作用机理。[结果/结论] 提出图书馆员数字韧性培育的提升策略:增强馆员数字韧性培育的层次性;强化馆员数字韧性的结构内涵;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数字伦理建设有机嵌入图书馆员数字韧性培育;推动图书馆数字基础设施与服务风险规避,培育馆员数字韧性的自主发展场景与资源支持等内容细节,为推进馆员数字韧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构建图书馆数字韧性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研究论文
    韦景竹, 祝培培, 马芷晴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8): 57-6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8.006
    [目的/意义] 技术演化路径研究已成为企业技术研发决策的重要参考。当前相关研究聚焦共类、共现、引用、主题和演化等关系,但对因果关联缺乏深入探讨,尤其缺少对技术事件间相互影响的分析。引入因果逻辑驱动的事件图谱与事理图谱,旨在挖掘技术演化路径中逐级深化的因果过程,并深入剖析技术事件间复杂关联机制。[方法/过程] 基于ChatGLM设计Prompt指令,提取专利和科学论文中因果事件对,构建因果事件图谱和基于因果逻辑的事理图谱,形成耦合因果网络。使用动态规划方法、加权中心度算法,基于事件图谱识别和量化技术演化路径及其事件。进一步,将事件图谱和事理图谱协同机制应用至加权影响度分析,创新提出计算路径事件间影响力的方法。[结果/结论] 因果关联为揭示技术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和推动机理提供了途径,不仅呈现技术演化路径的多方向性和复杂性,还为深入解读路径事件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 研究论文
    苏婉, 于森, 朱洪宇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8): 69-81.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8.007
    [目的/意义]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如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数据转移转化作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机制被提出,通过对实践缘起、概念内涵以及融合框架三重维度的体系化阐释,为数据要素价值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方法/过程] 基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实践困境阐释数据转移转化提出的必要性,并借由对技术转移转化概念的追溯,界定数据转移转化概念,厘清其内涵特质,最终结合数据三权分置和数据全生命周期视角,形成系统性的数据转移转化融合框架。[结果/结论] 从数据转移和数据转化实现机理出发构建数据转移转化融合框架,以解答“为什么需要数据转移转化”“数据转移转化是什么”以及“数据如何进行转移转化” 3个基础性问题,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与切入点。
  • 综述
    张洋, 黄楠, 余厚强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8): 139-14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8.013
    [目的/意义] 通过对全球科学数据平台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科学数据平台在数量增长、国家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期望能够为科学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建议,进而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科学事业的发展。[方法/过程] 编写程序代码,访问re3data、OpenDOAR和ROAR三个注册目录平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取其所存储的科学数据平台记录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科学数据平台的数量快速增长,但增速存在波动。科学数据平台的国家地区分布集中于发达国家。学科分布中,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别占比最多,其他三类较为均衡。此外,还对科学数据平台的建成年龄与国家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等维度展开交叉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国家地区和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平台的发展特点。
  • 研究论文
    周力虹, 胡江枫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7): 3-15.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7.001
    [目的/意义] 跨组织数据共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大引擎,探索我国跨组织数据共享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领地理论视角,以中部地区3个城市的政府数据共享实践为例展开案例研究。识别出37个分属于组织心理认知、组织环境和组织领地行为三大类的领地障碍,构建跨组织数据共享领地障碍模型,并根据案例分析结果理清障碍间的逻辑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组织间存在的领地建立、身份导向型标记、控制导向型标记、预期型防御、反应型防御和领地扩张6种领地行为分别在跨组织数据共享的不同阶段发挥阻碍作用。此外,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心理认知和组织环境障碍对不同领地行为障碍的影响各有侧重,为提出缓解我国跨组织数据共享领地障碍的可行性方案提供思路。
  • 研究论文
    王丹丹, 武金格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7): 16-27.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7.002
    [目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为下一阶段政策制定、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以我国中央和省级层面共103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主题—工具—效力”三维分析框架,依次运用LDA主题建模、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挖掘和系统分析。[结果/结论] 政策主题辐射范围广,涵盖开放与保护;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组合有待优化;政策效力整体可接受,各等级差距较大。最后,从丰富政策主题和细则、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促进优质政策扩散三个方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 研究论文
    夏文蕾, 吴昀璟, 余辉, 魏梓萌, 陈晓芳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7): 28-41.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7.003
    [目的/意义] 通过量化分析企业新质生产力,探寻数据资产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及影响边界,旨在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 以2010—2022年中国A股的战略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企业新质生产力,分析企业数据资产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结论] 企业数据资产化能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同时,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资产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更明显。此外,数据资产不仅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协作效率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上述结论能为厘清数据资产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和作用边界提供实证支撑,也可以为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潜能提供政策依据。
  • 研究论文
    吴志祥, 伊海港, 祝艺萌, 王培, 王昊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7): 42-52.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7.004
    [目的/意义] 基于学者知识结构蕴含的创新特征,设计学者早期知识结构新颖性的测度指标,以此预测学者未来的影响力,为学术人才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指标借鉴。[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PubMed Knowledge Graph数据库获取57 927位生物医学领域学者数据,利用受控主题词共现关系构建学者的知识结构;其次,从知识主题与结构位置两个层面出发设计6项指标测度学者早期知识结构新颖性;之后,根据学者后期的影响力对学者进行分类标注,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最后,实验评估不同组合变量模型下的分类效果,分析基于知识结构新颖性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结论] 新颖性指标能有效预测影响力;单指标预测中,主题新颖性(TN)效果最好,结构层面的4个指标效果均超过主题组合新颖性(TCN);综合指标的预测F1值平均提高2.7%。从内容特征角度出发,为预测与理解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新视角,所设计的新指标具有实用价值,能帮助弥补现有预测指标的不足。
  • 海外观察
    盛小平, 何怡美, 王传清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7): 116-125.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7.010
    [目的/意义] 系统梳理英国公众科学实践与实施路径,为我国推进公众科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 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检索英国政府、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与公众科学组织等官网,系统梳理英国公众科学发展脉络,从英国公众科学政策文件、基础设施、项目和评估方式4个方面阐述开放科学时代英国公众科学实践现状,归纳英国公众科学实施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结果/结论] 英国公众科学事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形成由制定公众科学政策、筹划公众科学项目、实施公众科学项目、开展公众科学评估反馈构成的螺旋上升的公众科学实施路径。我国可以借鉴英国公众科学实践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公众科学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在公众科学中的作用、加强公众科学评估反馈、推动公众科学的职业化发展等方面促进我国公众科学发展。
  • 综述
    高凡, 喻兴佳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7): 137-14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7.012
    [目的/意义] 未成年人作为全民阅读重点群体受社会高度重视,有关研究呈现出学科大融合的明显特征。对已有成果进行回溯,明晰未成年人阅读研究的交叉融合之势,为未来理论拓展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采用BERTopic建模技术对研究成果依次进行主题识别、主题聚类和趋势展示,由浅入深逐级剖析主题内容和变化成因,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结果/结论] 我国未成年人阅读研究至今已形成15个研究主题,聚类为阅读推广、早期阅读、社会阅读、阅读素养、阅读障碍5大主题类群。在2006、2012、2015、2018年受国家政策倡导、基本权利保障和技术转型要求三大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主题研究强度变化。未来研究需继续结合多学科研究范式,在阅读推广、社会阅读、阅读障碍类群发力,并顺应国家和时代转型要求。
  • 研究论文
    赵一鸣, 谭欣佩, 张胜发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6): 58-71.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6.005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开展科学数据价值评估研究,对于激活科学数据价值、促进其价值提升、推动开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科学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价值提升理论,分析价值共创链路各节点主体对科学数据价值的影响,从基础价值、学术价值和开放共享价值3个维度构建科学数据价值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最后选取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的科学数据价值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结论]提出的科学数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综合评估科学数据的价值,同时能够为科学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推动科学数据的价值提升与高效利用,进而促进开放科学的发展。
  • 研究论文
    葛子豪, 卢柯全, 李刚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6): 72-84.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6.006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学生的多方面焦虑,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多维焦虑模型,揭示学生的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缓解其焦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恐惧获得理论和技术恐惧生成结构模型,构建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学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焦虑的结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习焦虑、就业焦虑、环境焦虑3个维度开展研究,分析人工智能焦虑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学生普遍存在人工智能焦虑,其中就业焦虑最为严重;高校层次和生源地对学生的焦虑程度有显著影响,学校层次越高、来自农村的学生焦虑程度越重;课程脱节与高强度竞争加剧学生学习焦虑,工作易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导致学生就业焦虑,亟需创设有利于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利用的社会环境。
  • 研究论文
    安璐, 李吐芬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6): 85-95.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6.007
    [目的/意义]探索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推荐相异观点,生成网络意见分歧消解路径,减小极化风险。[方法/过程]通过文本聚类和情感分析识别博文观点,综合评价对象、主题和情感判断评论文本是否表示接受,测量用户极性值和接受相异观点的程度,生成网络意见分歧消解路径。[结果/结论]选取微博作为数据来源,提出判断评论文本是否表示接受的规则,F1值达到0.891 1。生成的网络意见分歧消解路径能够实现被推荐用户向不同观点的延伸。所提出的网络意见分歧消解策略能够为危机情境下的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张艳丰, 高靖超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6): 96-106.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6.008
    [目的/意义]探究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演化过程,为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健康信息服务优化和健康焦虑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提供对策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经验数据,借鉴解释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解析出此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注意触发、供需耦合、认知调节、纾解交互4个机理演化路径,系统阐释机理演变和机理间内在关联关系。[结果/结论]基于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演化机理研究,从短视频平台、科普主体以及健康焦虑用户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健康知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提出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管理策略,为缓释用户健康焦虑提供参考。
  • 综述
    张元元, 赵发珍, 王旭, 王子君, 牛焕祺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6): 132-145.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6.011
    [目的/意义]探索当前面向大学生抑郁、焦虑的阅读疗法有效性,分析可能影响干预效果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循证依据,并进一步获得提升阅读疗法实证研究有效性的启示。[方法/过程]采用循证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方法,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对筛选出的相关实验干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阅读疗法对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症状有较明显效果,交互式阅读疗法相比对照组的干预效果比自助式阅读疗法显著,但当前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在干预方式、书方配伍、随机实验设计、文献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相关研究可通过干预措施交互化、干预用书循证化、实施人员专业化、研究设计及写作规范化等措施提升阅读疗法的有效性。
  • 研究论文
    赵需要, 姬祥飞, 樊振佳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5): 3-12.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5.001
    [目的/意义]明晰公共开放数据价值共创机制,对释放公共开放数据价值和营造价值共创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米切尔评分法等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识别与分类,而后从供需匹配视角对各主体价值行为及其关系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横向实现过程—纵向协同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来揭示价值共创机制。[结果/结论]公共开放数据价值共创相关利益者有10种,按参与程度可划分为核心、次核心和边缘这3类利益相关者。从横向实现过程看,各主体历经数据价值的激活、聚合和扩散达成价值共创;从纵向协同层次看,各主体历经服务交换层、资源互动层到达价值共创层。
  • 研究论文
    刘佳, 黄敏豪, 林玥, 李贺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5): 13-27.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5.002
    [目的/意义] 探究算法素养对推荐信息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优化算法推荐系统的用户体验和提升算法决策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FATE框架(fairness, accountability, transparency, explainability)、自我效能理论构建算法素养对推荐信息用户采纳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SEM结果表明,算法感知及其子维度、算法适应能力和算法素养自我效能感对推荐信息的用户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而算法知识的影响则不显著。fsQCA分析发现8种正向影响用户采纳行为的组态,表明算法素养的构成要素需要协同作用方能发挥效果,其中感知算法透明度、感知算法公平性、算法适应能力、算法知识、算法素养自我效能、采纳态度是促成用户采纳行为的关键要素。
  • 研究论文
    张颖, 段美珍, 刘惠, 解贺嘉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5): 28-3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5.003
    [目的/意义]开展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对于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成效自省和未来发展规划制定至关重要。[方法/过程]基于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抽样调查方法,选择北京市21所公立高等院校,获取评价指标数据,对首都高校图书馆智慧建设成熟度进行实证评价。[结果/结论]首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各图书馆在馆员队伍、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和用户服务维度呈现出不同特点。根据评价结果,从微观视角提出各维度下具体建设内容的优化建议,从宏观视角提出从初始级逐步进化到优化级的成熟度等级提升策略。
  • 研究论文
    郑德俊, 程为, 杨海平, 朱梦蝶, 丛天时, 石江瀚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5): 39-49.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5.004
    [目的/意义]融合南海维权证据间潜在多维关系构建知识元库,能够深层次、全方位地表示海量证据及其关联,进而为南海维权证据链构建提供规模化、高质量、细粒度的标注语料支持。[方法/过程]首先,参考已有知识元库构建思路,基于知识元表示与知识元链接理论,面向南海维权证据链构建的需求,提出融合多维关系的南海维权证据知识元库构建理论框架,并深入阐释证据知识元表示与证据知识元关联两方面核心内容;其次,基于理论框架提出南海维权证据知识元库构建的实现路径,由浅至深分别在载体层、内容层、价值层与关联层对证据知识元进行分阶段的建模,通过4个子库汇总整合构成知识元库;最后,选取部分文本及地图证据知识元进行分析,验证所提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的可行性。[结果/结论]能够为南海文献资料整理、知识元库构建及南海维权证据链构建等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思路,实践层面的知识元库构建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现。
  • 研究论文
    李长玲, 王浩, 高峰, 徐卫杰, 翟智慧, 巴秀娜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5): 50-5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5.005
    [目的/意义]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分析、把握学科知识跨学科输出影响力现状及提升方向,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提高学术话语权。[方法/过程]跨学科施引文献引用句是联系学科输出知识与跨学科接收知识的中介“桥梁”,一方面其语义表达能够揭示两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其所在位置与情感倾向可以反映学科输出知识对跨学科知识创新的不同刺激作用与价值。以引用句为桥从知识关联度、知识创新效率两方面构建某目标学科知识对某跨学科知识的影响力模型;一个知识的输出会影响多个跨学科知识创新,因此再求和计算其总体影响力,同步识别目标学科输出知识及其影响的跨学科知识。[结果/结论]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2017—2022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有效性。综合分析发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主要影响社会科学知识创新,对自然科学的影响较小;成熟交叉知识输出的影响力强于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影响跨学科交叉知识,较难影响其他学科的专业核心知识创新。
  • 研究论文
    夏天, 于凯, 余芊蓉, 彭欣然, 赵群, 杨孟辉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5): 59-70.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5.006
    [目的/意义]将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用于古文自动断句与标点任务,解决传统序列标注模型需特殊设计标记并构造标注数据的局限,帮助提升断句与标点的效果。[方法/过程]采用滑动窗口策略对训练数据进行分块以增加可学习样本数量,利用最小哈希和局部敏感哈希为无标点文本提供参考样例,并对大语言模型的解码过程进行约束控制。以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作为基座模型并运用低秩适应LoRA方式进行微调,让模型理解和对齐古文标点任务,由无标点文本生成含有标点字符的目标文本。[结果/结论]在EvaHan 2024公布的两个可对比测试集上,自动断句F1指标分别为88.47%和92.48%,自动标点F1指标分别为75.29%和80.01%,显著优于荀子大语言模型和ChatGPT 3.5,表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是解决古文断句和标点任务的可行途径。
  • 研究论文
    潘禹辰, 杨紫婷, 汤昊天, 麦柏荣, 鲁提普拉·卢合曼, 徐璐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4): 34-52.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4.004
    [目的/意义]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张,短视频平台广泛采用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用户信息同质化的问题,进而限制用户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探究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破圈行为,即用户如何突破其固有的视频类型偏好圈,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信息获取体验,并进而促进短视频平台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 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快手短视频平台作为研究案例。提出用户行为分析AIS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进而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破圈行为和破圈意愿。同时,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设计一个辅助用户破圈的推荐系统架构,以期通过技术手段促进用户的信息多元化探索。[结果/结论] 快手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可被细分为4类,这些用户群体在视频消费和社交互动方面展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总体而言,用户离开原有视频观看偏好圈、主动选择观看新视频的意愿普遍较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社交网络上表现活跃,但对具体内容的消费和互动并不频繁的用户,反而更容易发生破圈行为。因此,借助平台和算法的力量来辅助用户破圈,是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平台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 研究论文
    毕崇武, 杨晶晶, 金燕, 孙倬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4): 53-66.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4.005
    [目的/意义] 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分析用户参与在线健康社区的模式,有利于了解用户参与过程中复杂的互动关系,为完善在线健康社区的管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选取“知乎”健康社区中的社区导航栏和用户动态栏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对选取数据进行编码,归纳用户参与在线健康社区的行为规律;其次,从共生理论视角构建用户的在线健康社区参与模式,探讨用户的参与角色、动机、路径和方式;最后,在考虑用户参与不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用户的共生状态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 在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双重作用下,潜水者、旁观者、创作者和评价者沿消费驱动型、创作驱动型和互动驱动型的路径交叉参与在线健康社区,并生成单一化、多样化和交互性的参与方式;用户共生状态先由寄生、偏利寄生向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转变,再向互惠共生关系转变,最终实现在线健康社区冲突与协作的平衡。
  • 研究论文
    刘佳佳, 韩毅, 周剑
    图书情报工作. 2025, 69(4): 67-76.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5.04.006
    [目的/意义] 基于用户体验视角,揭示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判断的处理路径,以及感知信息负荷、信息内容情绪效价、话题的熟悉程度和评论态度对其可信度判断的影响,为网络虚假信息提供治理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理论,采用2*3*2情景实验,利用网络问卷回收数据(N=791),并采用T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与感知低信息负荷UGC相比,用户对高信息负荷UGC具有更高的感知可信度;与积极情绪UGC相比,用户对消极和中性UGC具有更高的感知可信度;感知信息负荷与UGC情绪效价存在显著交互效应。负面评论会显著降低用户感知可信度;对用户高熟悉程度的话题,正面评论会显著降低消极和无情绪表达信息内容的感知可信度;对低熟悉程度的话题,正面评论显著降低无情绪表达UGC的感知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