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 对国外政府数据开放许可协议采用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拟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采用许可协议的类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调查国外政府采用的许可协议,包括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开源软件许可协议和各国政府制定的许可协议3种类型;分析国外政府数据许可协议的适用范围和许可条件,并从许可协议的兼容性角度,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许可协议对政府数据开放的适用性。[结果/结论] 我国已有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尚未采用统一的许可协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应用范围广泛、兼容性强,建议我国政府数据开放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目的/意义] 知识融合是一个随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然而目前学术领域对知识融合的概念界定还缺少一致的理解,对其进行辨析有利于推动后续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汲取以往研究中的观点和成果,一方面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概念的典型表述,并分别提取“处理对象”“融合过程”以及“融合结果”3个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的剖析来进一步明确知识融合的研究范畴与边界。[结果/结论] 综合概括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融合概念定义,并从流程角度对知识融合概念进行分解。
[目的/意义] 政务信息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全面开发实现其价值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研究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流,用以整体识别其价值和实现其功效。[方法/过程] 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在对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流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流的流转环节及其作用机理,探索其价值流的不同功效及实现方式。[结果/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价值流的流转是政务信息资源从源头经过节点到输出等环节中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价值原料库、价值栈和价值输出库三部分流转产生公益性、行政性和商业性功效,全面体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知晓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
[目的/意义] 在信息超载的背景下,文献量逐步攀升,借鉴生态学思想探讨文献环境下概念的稳定性规律,为叙词表编制提供跨学科视角的理论依据。[方法/过程] 以生态位法则为基础,将文献环境模拟生态环境,物种对应概念,环境对应文献,统计文献中概念的数量,考察文献中概念含义,验证生态位法则在知识系统下的适用性,提出生态位法则下的概念稳定变化规律。[结果/结论] 知识系统下的文献概念遵循着生态学思想,同一领域下文献的一个主题对应一个概念,概念的数量保持稳定,概念含义趋向于一词一义,知识系统下概念的数量与含义均符合生态位法则。
[目的/意义] 借鉴美国CFF计划和巴西“未来学校”项目的主要理念和手段,以推进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全面发展。[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搜集资料,使用个案研究法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结论] 结合美国CFF计划和巴西“未来学校”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我国本土情境,认为我国可以从多方合作营造信息环境、建立健全信息素养教育机制、积极落实教育改革、合理高效的成效评估几方面着手,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效能;结合我国本土情境,可以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
[目的/意义] 研究北美地区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服务创新模式与空间资源配置以及再造过程,为国内大学图书馆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北美地区10所大学图书馆构建数字学术中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其服务模式和空间变革的主要方式。[结果/结论] 北美地区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是集服务转型与空间变革于一体,提供数字学术研究支持和服务创新集成的新型图书馆空间,它将是未来大学图书馆中最开放、最有创造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服务功能。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服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目的/意义] 基于主题关联相似度揭示主题汇聚及变异过程,识别学科交叉主题及交叉模式,归纳学科主题的演化趋势及演化路径模式。[方法/过程] 获取情报学学科科研论文的高频主题词,构造主题词共词矩阵,利用网络社区演化分析工具生成学科主题演化网络图,结合指标数据对学科主题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总体上看,情报学学科的研究主题虽然在反复地变化,但核心主题一直存在;扩张、收缩和合并是研究主题最普遍的变化态势,分裂现象较少,产生和消亡现象存在;有3条特定社区演化轨迹清晰地贯穿始终,活跃度相对稳定,反映了3类核心研究主题;3类核心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呈现出升华吸纳、共融迭新和辐射推进3种演化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主题关联学科主题演化路径的多模式识别方法既能从宏观层面呈现学科主题演化形式,也能从微观层面分析学科主题交叉模式,结合二者可揭示学科主题的继承或创新,预测学科交叉主题的发展方向。
[目的/意义] 农村处于市场经济最薄弱而又受传统社会结构影响最深的地区,社会因素对农民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机理。[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34份江苏省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数据,综合利用Logit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第一,社会资本对是否选择朋友、家人、报纸、电脑和手机作为信息源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选择日常生活信息源的个数虽然与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却较低。第二,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绩效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的共享和网络维度。第三,江苏省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绩效在收入、自由自配时间和区域不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今后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在提供信息服务时,需要提高农民的社会资本和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