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黄微
    2019, 63(20): 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周昕, 李瑞, 黄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多媒体网络舆情响应问题,梳理并提出以危机风险分型为基础的政府组织响应路径整合匹配、响应工作流程模型构建机理,以期为管理决策者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网络舆情危机精准响应效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危机动力要素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取出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的基础系数,并以多元结构网络舆情信息的多媒体传播路径为视角提取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叠加系数,再逐一提取各风险分型下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的工作要点。[结果/结论]根据主体结构要素、媒体效力要素、客体属性要素危机作用形态的排序组合,在其关系节点上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等级基数。根据本体成分分化后对舆情危机的不同影响效果,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加成系数。建立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风险分型模型,将舆情危机风险解构为等级系数和加成系数。从而更为准确地描述舆情危机的表征,有利于判断舆情危机的未来发展态势,提高与既往舆情危机案例匹配的速度与精准度。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黄微, 刘熠, 许烨婧, 孙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获取是网络舆情研究的第一个阶段,在大量数据面前,构建网络舆情推文热度测度模型能够快速筛选出能为网络舆情研究所用的数据。[方法/过程]借鉴信息论中平均自信息量的定义,使用层次分析法与Haker News排名算法构建网络舆情热度测度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在微博抓取数据,计算得出针对该数据集的热度阈值,验证该热度测度模型的准确度。事实证明,网络舆情推文热度测度模型能够很好地完成推文热度的计算,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计算准确率。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黄微, 朱镇远, 许烨婧, 孙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提出和构建网络舆情衍进指数,以描述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常衍生出新的子话题的现象,对于舆情预警、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文本聚类结果和文本聚类有效性为依据,提出网络舆情衍进的判别标准和舆情衍进指数的构建过程,并以"教科书老赖"这一事件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所构建的舆情衍进速率指数可以用于描述舆情衍进。在突发期阶段话题舆情衍进指数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这一阶段的舆情衍进最为剧烈,子话题的出现呈现爆发性增长;舆情衍进指数在舆情蔓延期内出现阶梯式下降,此后保持为负值,舆情的子话题开始逐渐减少,舆情内容本身由发散转为收敛;进入消散期后,子话题数量趋于稳定。作为舆情衍进速率的测度和舆情衍进的判别方式,舆情衍进指数为舆情监管和舆情预警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黄微, 徐烨, 朱镇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不同维度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利用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中的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和环境噪音从类型和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多媒体网络舆情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形式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结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数据类型多样,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 专题:网络舆情监控与追踪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黄微, 赵江元, 许烨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多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库群互操作机理能够快速、高效、精准地为政府舆情监管部门提供网络舆情监控服务。[方法/过程]在探讨多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库群互操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库群互操作要素、机理进行分析,从数据聚合、子库协同、调度管控、算法匹配、需求反馈、交互服务、协议适配7个方面展开知识库群互操作机理论述,并深度解析机理与要素、过程以及机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结论]完善多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库群互操作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多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库群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高劲松, 韩牧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增长规律是信息和知识的动态特性,透过增长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元素的属性进行揭示,这对于知识组织和知识网络构建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方法/过程]在对文献增长规律进行简要回顾后,以图书情报学近25年来热点概念的历年频次数据为基础构建数据集,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对拟合结果进行分解分析,进而根据逻辑函数的性质建立一种增长曲线形态测度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曲线拟合和分解分析验证逻辑增长规律对信息或知识增长描述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提出的测度指标对学科热点概念的属性有良好的分选性,据此可将图书情报学的热点概念按象限划分为长效基础概念、短效老化概念和发展中热点概念三组。
  • 工作研究
  • 工作研究
    邓君, 于梦文, 钟楚依, 宋雪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媒介评价的实证研究,为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有效传播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搜集、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3种方式确立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媒介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MUSA模型和标杆分析法,对4种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媒介进行满意度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获得4种传播媒介的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定位每种媒介在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竞争优势、主要竞争劣势、薄弱之处以及需优先改善之处,为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的理论研究以及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 工作研究
    吴红, 李昌, 伊惠芳, 韩盟, 冀方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首先是服务与需求保持高度一致。研究如何扬长避短、契合需求、多元化、多方位实施专利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绩效、彰显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分析用户需求及服务设计的基础上,以山东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服务实践为例,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专利素质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利科研服务、面向产学研政的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三个维度,探讨高校图书馆的专利服务定位、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模式。[结果/结论]"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是高校图书馆专利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图书馆要有效开展专利服务工作,合理定位是准绳,专业人才是支撑,专利教育是重点,有效机制是保障。
  • 工作研究
    常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我国各类读书会的组织面貌、开展活动的具体方式、阅读方法进行描述,分析读书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和症结,提供读书会运行发展的方向和建议。[方法/过程]以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为方法,获取我国读书会实际运行中的量化数据和一手论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读书会运行中存在发展定位不明确、人员门槛缺少准入机制、阅读效果缺乏衡量等症结,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借助技术手段细分阅读行为、建立有效的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结合出口调查测量读书会的活动效果等建议。
  • 工作研究
    洪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鉴翻转课堂先进理念,以提高个人信息素养能力的初学者为主要教育研究对象,调研分析其个性特征、信息行为和教育方式偏好。[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分析,总结教育方式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成因,提出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模式,着重分析模式特点、构建策略和实施方案,并提出可行性组织策略。[结果/结论]"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综合运用微视频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克服教师语言抽象化的不足,同时通过代入式情境体验,完成知识吸收内化、高层次思维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陈翀, 李楠, 梁冰, 王晨琳, 徐曾旭林, 郑婷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成果特征标识学者的学术专长是学者画像的重要任务,对学者分类、评审专家遴选、发现小同行等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分析揭示学术专长的因素,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专长标签权重分配模型;采用TextRank和概念链接技术从中英文成果内容中识别主题术语,结合权重筛选出具有领域共识和专长概括性的词汇作为专长标签。选取获得人才称号的多个领域科研人员,从中文或英文代表成果中提取专长标签,以人才公示中的专长领域作为对照基准,通过人工打分和语义计算评测识别效果。[结果/结论]在被贴中文专长标签的学者中,71.9%的个体的专长描述被认为满意。在被贴英文专长标签的学者中,77.2%的个体的专长描述被认为满意。实验表明提出的学者学术专长识别方法具有合理性。主要创新在于:在中英文不同语种以及是否存在外部知识库的条件下,提出从文献内容中挖掘候选标签词的解决方案;结合计量因素,用多种成果特征筛选专长标签,并提出权重分配的方案;针对评价基准欠缺的问题,提出基于语义计算的方式补充答案,从而扩充评价手段。
  • 情报研究
    张大勇, 孔洪新, 许磊, 景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信息行为分析,数据驱动的信息行为研究更注重数据的外在性与客观性,所得的结果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用户信息行为本质特征。[方法/过程]通过自行构建的APP实现对微信用户分享和阅读行为记录的采集,并对微信用户信息行为的时间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信用户日常信息行为存在显著的假日效应,但是在信息行为时间间隔分布上存在明显厚尾现象和很强的阵发性,预示着微信用户信息行为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对其产生过程实现有效的预测;此外,微信用户所分享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多数内容在微信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但传播链长度显著受分享内容主题的影响。
  • 情报研究
    石进, 邵波, 苗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因资源限制等原因,缺乏独立建设竞争情报系统的能力。而现有的情报共享模式存在数据不安全、利益分配不均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没有得到中小企业和情报服务机构的广泛认可及应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共享,本文提出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共享平台,它具有去中心化、利益均衡、安全可追溯等优势。[方法/过程]首先介绍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共享平台模型架构和运作过程。其次为模型设计了一种信用积分制度作为激励机制,解决竞争情报在共享过程中合理的利益分配问题。最后,借助区块链本身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点以及加密算法,保障了情报共享的安全和可信。[结果/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文提出的共享平台相对于之前的竞争情报共享研究而言,具有利益分配公正、情报平等共享、交易安全可信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情报共享的发展。
  • 知识组织
  • 知识组织
    雷晓, 常春, 刘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增强叙词表实用性,需要不断地将领域中出现的新术语更新到叙词表中,更新维护过程中,从时间及词频等角度对新术语分布特征进行探索研究,可以为新术语发现方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新术语相关特征,结合对应文档频率在时间点和时间段上的发展分布,通过相关统计分析,研究术语在不同成长时期的分布特征,尤其界定术语在开始期与成长期的分布差异。[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表明新术语一般处于术语发展的成长期,当候选新术语保持正向增长趋势超过一定年限,可以认为该术语同时具有新颖性、时间持续性及术语性特征。基于该分布特征进行领域新术语的识别,结合词表编制专家的判断,该方法在新术语收录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能有效识别实际应用中占比较多的低频词。
  • 综述述评
  • 综述述评
    苏鹏, 苏成, 潘云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能变革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结构,使产业格局巨变。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有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在科技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方法/过程]通过主题检索和引文回溯搜集文献,梳理颠覆性技术现阶段的主要识别方法。[结果/结论]发现方法的选择与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密切相关,根据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领域,将其划分为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经济研究和Christansen流派4类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识别方法进行7个维度的比较,指出现有方法存在3个问题:过度依赖专家评价、识别标准针对性不足和超前识别效果不佳,其中识别标准针对性不足是核心问题。鉴于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当从多种角度不断探究和完善技术颠覆潜力的评价方法。
  • 综述述评
    秦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增强现实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为我国图书馆增强现实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中外文献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和引文追溯的途径搜集国内外图书馆增强现实方面的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梳理。[结果/结论]分析国内外增强现实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国内图书馆应用增强现实应考虑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包括理性引入AR技术、善于运用已有的AR平台、重视对用户态度和使用效果的评估、重视人员的培养。
  • 简讯
  • 简讯
    2019, 63(20):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1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25-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33-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4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8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87-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120-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9, 63(20): 148-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