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许鑫
    2021, 65(7): 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肖鹏, 衣春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翟姗姗, 叶丁菱, 许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基础战略资源的背景下,梳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揭示数据问题的研究态势,为透视数据驱动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窗口。[方法/过程] 以2010-2019年间与数据有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分析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相关研究的机构及学科分布、关键词与主题聚类,对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项目成果间研究热点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探测数据赋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势。[结果/结论]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问题的研究以大数据环境、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政府数据和科学数据研究为重点长线主题,以数据库建设及系统设计、媒体平台及服务和国际问题研究为次要热点主题,以融合多元环境、开放数据管理、延伸知识组织、智慧人文服务为研究发展趋势。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姚占雷, 谷俊, 许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虽已出台政策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共享与利用给出了明确的引导与规范,但现有主流的数据管理平台架构侧重在对数据的科学管理,数据的共享利用效率不高,本研究在系统拓展现有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基础上,聚焦解决科学数据的共享利用难题。[方法/过程] 在广泛调研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厘清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困境,其次系统设计与阐释了全生命周期视域下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功能与特点,进而结合平台实例,详细描绘了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实现。[结果/结论] 以开放互联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助分析为特色,最终建立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框架,并据此设计实现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可为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特色案例与参考。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余华, 姚占雷, 许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发展活跃期,现阶段有不少民国文献数据库,但都是些面向主题的专题库,而民国学人专题数据库是把基于领域面向主题的数据库升级为以人作为维度的专题数据库,体现出学术交流的特点。[方法/过程] 从数据库整体框架、功能设计与实现方面介绍民国学人专题数据库,依托民国学人专题数据库,依次从学者组织机构、学术成果合著与引证行为等多维度揭示民国时期学术共同体的特点,最后引入时序分析方法,探究学者的科研行为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结论] 实证表明,民国时期的学术共同体的变迁受外部政治氛围和内部组织流变影响,而通过对引入时序的学者合著与引证关系的梳理,发现学者对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热情持续增进,另外民国期间的学者倾向独立创作,民国之后的学者的合著行为才逐渐频繁。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邓璐芗, 许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建设专题数据库解决当代世界中国学研究存在的域外中国知识难以获取、对舆情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人物间关联等问题。[方法/过程] 从数据采集、加工整合和检索利用阶段,分别论述世界中国学专题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并以华东师范大学世界中国学数据库为例,介绍其数据采集、加工整合和检索利用情况。[结果/结论] 通过建设世界中国学数据库,可以促进对在域外进行中国问题研究的重要人物、重要机构、重要研究领域以及人物间关联的发现。此外,该数据库还为学者们开展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 专题: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
    许鑫, 张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数据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岗位能力,提出我国数据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调研国外典型高校图书馆的招聘信息,从职位名称、教育背景、岗位职责、技能要求以及综合能力5个方面比较分析学科馆员和数据馆员之间的差异,并指出数据馆员应该具备的任职条件。[结果/结论] 总结国外高校数据馆员的岗位能力,指出从学科馆员到数据馆员的角色拓展的必要性,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培养数据馆员提供借鉴建议。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李少惠, 韩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供给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方法/过程]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8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进行分析,通过ArcGIS深入剖析供给效率的空间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供给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综合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省(市区)间差距较大,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牵制能力弱于纯技术效率。②供给效率整体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其中:综合技术效率呈"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南北与东西均较为平缓"的走势;纯技术效率同综合技术效率的走势相近,但在东西方差距较为显著,呈由东向西递减规律;规模效率在南北方上呈“由南往北递增”的态势,东西方上呈倒“U”型分布。③供给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信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移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普及率,且两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交互作用。
  • 工作研究
  • 工作研究
    陈则谦, 郑娜静, 李亚灿, 张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全面支持用户参与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的内在要求。以用户参与为视角的服务研究能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带来新发现,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中用户多元角色参与的分析框架,揭示其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现状;选择服务平台并制定用户参与任务,采用用户测试和半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记录和分析用户完成参与任务的过程,最后进行各类问题的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结论] 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功能不完善,存在较多易用性和可用性方面的问题,可从顶层设计、服务功能和用户体验3方面予以优化。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李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基于个体信息行为发生动力理论,深入研究受害人诈骗信息接受意愿及其诈骗信息分享行为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对于做好电信诈骗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基于"动机-机会-能力"(motivation-opportunity-ability,MOA)模型逻辑框架,从受害人动机因素、机会因素、能力因素三方面建构影响受害人欺诈信息接受意愿及其对欺诈信息分享行为的理论模型,借助IBM-SPSS23.0和AMOS23.0统计软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对1 398个受害人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和数据处理。 [结果/结论] 性别和婚姻状况对于受害人接受欺诈信息意愿存在显著影响;虚假信息"权威性"、对欺诈人员的信任度以及自身贪利心理等动机因素是受害人产生欺诈信息接受意愿的重要驱动力;受害人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安全识别能力对其欺诈信息接受意愿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显著影响,且两者均对欺诈信息接受意愿与其欺诈信息分享行为之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受害人智能手机依赖程度、个体时间成本均对欺诈信息接受意愿与其欺诈信息分享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打击电信诈骗要多措并举,加强针对虚假信息、名人代言与各类媒体的监管,增强受害人网络安全识别能力,防范智能手机网络金融非理性投资。
  • 情报研究
    丁晓, 李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对学业压力情景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揭示,为探究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研究生培养管理提供支持。[方法/过程]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数据,再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学业压力情景下的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在学业压力情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主要包括开始、执行、获取、评估四个阶段。心理健康信息搜寻动机主要包括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问题解决型信息是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内容; 影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客观条件因素、信息因素和保密性因素。其中,信息因素是影响其心理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因素。
  • 情报研究
    李娜, 姜恩波, 朱一真, 刘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政策工具的识别与分析是政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此项工作目前多以人工开展。本文运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政策工具的自动识别,以期提高政策工具识别的效率。[方法/过程] 设计与实施政策数据采集与清洗——政策工具人工标引——模型训练——结果解读的政策工具自动识别的实验流程,并以北上广贵四地的政府信息公开政策为例,对比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在政策工具识别任务上的性能表现。此外,提出整合政策全局信息进行各段落政策工具识别的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深度学习模型CNN在全量测试数据上达到76.51%的准确率,整合全局信息的CNN模型达到77.13%的准确率。而仅对模型的高置信度结果进行评估发现,整合全局信息的CNN模型在其中55.63%的测试数据上准确率达到了95.44%。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实用的要求,表明超过一半的政策工具标引可以借用模型的高置信度结果,无需人工复核。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研究政策工具的自动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升政策工具标引的效率,为大数据量的政策工具自动识别提供正面经验。
  • 知识组织
  • 知识组织
    程结晶, 王心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变革,使敦煌学研究及其知识资源的利用更加便利,由于还停留在现有数据库传统知识平台与检索方式上,使敦煌遗书图像知识的价值挖掘不全面。为此,笔者对敦煌遗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对敦煌图像知识发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充分的语义描述,以利于发掘敦煌遗书图像的多元价值。[方法/过程] 通过敦煌遗书图像研究现状的考量、语义描述,根据敦煌遗书图像语义特征设计其语义特征层级模型,结合智能+关联数据技术构建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及其组织框架中的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资源应用层。[结果/结论] 提出敦煌遗书知识关联模型的实践价值,能够打通与外部开放数据关联渠道、提高敦煌遗书图像智能化的检索质量以及提升敦煌遗书图像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 综述述评
  • 综述述评
    伊惠芳, 刘细文, 龙艺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技术机会发现对于市场竞争、技术布局、区域创新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技术机会发现领域的研究进展可明晰其发展局限,以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优化和健康发展。[方法/过程] 从技术创新全视角出发,综合技术创新过程各要素,从技术创新知识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方式和创新类型四个维度梳理领域相关研究,并总结技术创新要素视角下技术机会发现分析单元的特点,指出研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技术机会发现的内部属性是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外部属性是技术创新环境;技术新生、技术融合、技术突破是常见的技术创新方式;技术机会分新兴式技术、渐进式技术和颠覆式技术三类机会;未来,科学知识基础研究将进一步强化,各类资源因素协同将成为创新趋势,技术机会发现的手段将更加复合和有针对性,发现过程会更规范,其结果将更具可信度。
  • 综述述评
    孙倬, 赵红, 王宗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梳理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厘清网络舆情研究的知识基础、传导规律、预警机制和治理策略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题演化路径。[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的理论知识基础,然后结合现有研究,按照内容递进的规律将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影响因素、传导路径、预警机制以及引导治理策略四个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舆情进行主题关联关系分析和演化路径探索。[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生命周期理论、认知定势理论、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理论、蝴蝶效应理论和治理理论常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知识基础,网络媒介环境、社会结构压力、网民心理、触发性事件、有效动员和社会控制力量六个因素被视为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影响要素,且网络舆情、舆情事件、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大数据和信息传播等六个主题与其他研究内容关系较为密切,在主题演化路径中发挥着重要桥接作用。
  • 简讯
  • 简讯
    2021, 65(7): 37-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1, 65(7): 77-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1, 65(7): 89-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1, 65(7): 114-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1, 65(7): 122-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1, 65(7): 131-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1, 65(7): 142-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