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ose/significance]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feelings about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uld promote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in the Big Data Era, and fill the research gap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Method/process]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ng. Through open coding, axial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 processes, 92 concepts, 17 categories and 7 main categories wa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categories was constructed.[Result/conclusion]In the end, the paper found out that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contains six aspects, including course content system, course bridging, auxiliary system,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college objective factors. Then some conducive suggestions was put forward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cohesion of curriculum, extending the depth of curriculum,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discipline system,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upport system and tackling objective factors of college correctly.
Huang Yeman
.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Big Data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quirement[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8
, 62(3)
: 45
-54
.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8.03.006
[1] 胡昌平.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J]. 情报学报, 1999, 18(1):3-9.
[2] 查先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实证分析[J]. 情报学报, 2003, 22(4):507-512.
[3] 陶雷, 莫赞, 张立厚. 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 情报杂志, 2010, 29(2):180-184.
[4] 肖希明, 唐义. 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课程体系整合初探[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3):4-12.
[5] 王金娜, 康丽峰, 王喜明. 基于iSchool教育理念的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 图书馆界, 2016(6):10-15.
[6] 司莉, 王思敏. 美国iSchools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 32(1):102-109.
[7] 余红, 刘娟. 美国iSchool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个案——北卡莱罗纳大学近10年课程体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6):79-88.
[8] 黄崑, 符绍宏. 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启示——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J]. 情报科学, 2015,33(1):150-154.
[9] 李辉. 美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2):32-35.
[10] 刘桂锋, 卢章平, 郭金龙. 美国iSchool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特点与启示——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J]. 情报资料工作, 2015, 36(6):98-103.
[11] 王丽华, 王文琳. 大数据环境下iSchools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案例研究——以匹兹堡大学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5):7-14.
[12] 赵吉文, 胡康林, 杨巧云. 中美《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类课程调查及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22):9-12.
[13] 黄如花,吉翠芳. 美国硕士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特点及启示[J]. 情报科学,2014,32(6):78-81,88.
[14] 谈大军, 王金茹. 美国高校图书情报学专业信息伦理课程设置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36(12):119-123.
[15] 吴丹, 昝谷媖. 中美高校元数据课程的现状与启示[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 29(5):29-37.
[16] 王新才, 何芳萍. 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应用型课程设置研究与启示[J]. 图书与情报, 2012(1):38-42.
[17] 王晰巍, 郭宇, 石静,等.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美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59(23):30-37.
[18] 司莉, 史雅莉. iSchools联盟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调研及启示——以信息组织类课程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 2017(3):4-11.
[19] 司莉, 何依. iSchool院校的大数据相关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15(6):84-91.
[20] 何海地. 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背景、现状、特色与启示——全美23所知名大学数据分析硕士课程网站及相关信息分析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4(2):48-56.
[21] 洪亮, 樊星, 王雨娃. 中美信息管理学院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1):36-43.
[22] 司莉, 潘秋玉. 近5年来iSchools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J]. 图书馆, 2015(8):35-39.
[23] 曹晶, 肖希明. iSchool毕业生在信息领域的就业分析及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13):118-122.
[24] 田蓉, 肖希明. 从iSchools毕业生就业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变革[J]. 图书情报知识, 2012, 6(6):15-19.
[25] 王素芳,刘杰,黎娇. 国外图书馆行业组织LIS教育认证标准及其质量控制要素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14(6):12-25.
[26] 赵泉.依托职业标准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企业信息管理师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1):28-32.
[27] 魏小飞, 高峰. 北美iSchool课程教学大纲与LIS工作要求匹配度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2):10-13.
[28] 张衍. iSchool运动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2014.
[29] 张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8.
[30] 熊赳赳, 杨思洛, 张丹丹. iSchool视野下基于需求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4):48-51.
[31] 罗小宁.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 长沙:湘潭大学, 2013.
[32] 查先进, 杨海娟.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 2016(2):21-29.
[33]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4):58-63.
[34] 周海银. 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 2007(12):3-5.
[35] 黄清. "扎根理论"方法及其在课程理论建构中的运用[C]//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暨首届研讨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8.
[36] 张家军. 扎根理论之于课程研究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0(10):81-85.
[37] 孙沛华. 基于扎根理论的信息化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9):47-51.
[38] 李克东, 谢幼如.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质性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1, 17(1):15-21.
[39] 方华梁.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相互促进:基于课程层面的扎根理论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16, 14(4):5-11.
[40] HEATH H,COWLEY S. Develop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a comparison of glaser and strau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4,41 (2): 141-150.
[41] 王文韬, 谢阳群, 刘坤锋. 基于扎根理论的虚拟健康社区用户使用意愿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17(3):75-82.
[42] 贾旭东, 谭新辉.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J]. 管理学报, 2010, 7(5):656-665.
[43] 陈文基, 忻展红, 申志伟.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商业模式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3):81-88.
[44] 袁红. 面向专业认知的信息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 情报探索, 2013(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