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语时. 微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7):86-89.
[2] 戴咏梅.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渠道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3):75-84.
[3] 杨艳妮, 明均仁. 高校图书馆移动微服务建设调查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11):57-61.
[4] 郭顺利, 张向先, 相甍甍.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2):57-66.
[5] 柳瑶, 郭洋.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微信使用研究[J]. 情报科学, 2017(10):68-74.
[6] 王磊, 吕鹏辉, 张仁琼. 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计量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 2017(5):49-58, 88.
[7] 崔竞烽, 郑德俊, 孙钰越, 等. 用户体验视角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满意度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8(3):133-140.
[8] 魏群义, 姚媛, 李艺亭. 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5):68-75.
[9] BOWDEN J. The process of customer engage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 practice, 2009, 17(1):63-74.
[10] O'BRIEN H L, TOMS E G. What is user engagem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fining user engagement with technology[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59(6):938-955.
[11] 宋振世, 顾笑迎. 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17(10):26-32.
[12] 周海晨, 陆和建.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1):46-52.
[13] 刘婷婷.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精读模式探索——以"裸读时光"精深阅读推广活动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4):104-108.
[14] 周玲元, 李俊, 王雪.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8(11):84-93.
[15] 魏群义, 李艺亭, 姚媛. 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重庆大学微信图书馆平台为例[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8(5):21-31.
[16] 何晓兵, 孙先艳. 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 图书馆杂志, 2015(6):17-21.
[17] 江波, 覃燕梅. 基于微信的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情报, 2013, 33(6):41-44.
[18] 王保成, 邓玉. 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内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20):82-85, 91.
[19] 郑德俊, 童万菊, 李永明, 等. 知乎社区用户发展和参与机制及其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启示[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69-75.
[20] 孙翌, 李鲍, 高春玲. 微信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5):35-40.
[21] 王天泥. 当图书馆遇上微信小程序[J]. 图书与情报, 2016(6):83-86.
[22] 张蓓, 窦天芳, 张成昱, 等. 开发模式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1):87-91.
[23] 王静, 周华, 周红, 等.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3(10):45-49.
[24] 陈晨. 基于微信与iBeacon的图书馆室内定位的研究与实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32-36, 44.
[25] 黄颖, 杨贺晴.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荐书目模式及效果调查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3):75-83, 101.
[26] 刘念, 岳鸿, 张骏毅.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图书馆读者荐购模式的方法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13):7-12.
[27] 黎邦群. 微信语音找书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4(6):54-61.
[28] 万慕晨, 欧亮.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22):72-78.
[29] 赵丹.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入馆教育调查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3):65-69.
[30] 黄红梅. 经济型移动实时咨询服务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1):96-98.
[31] 李剑, 陈俊杰, 张广钦, 等. 基于"微信+学科主页"的学科服务探讨——以厦门大学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2):69-74.
[32] 陈茫, 张庆普, 郑作龙. 面向高校科研的微信知识服务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探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情报学报, 2017, 36(1):49-60.
[33] 钊林真, 李书宁, 张玲.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内容建设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9):97-101.
[34] 陈冬玲. 基于SPSS实证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运营策略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8(4):51-57.
[35] 王永胜, 陈亨安, 乐金磊.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图文转化率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 2018(7):48-57.
[36] 郭顺利, 张向先, 李中梅.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4):29-36, 43.
[37]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等.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引力场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MATEL系统因素分析的大众传播视角[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9):5-13.
[38] 狄亚飞, 侯雪林, 应峻. 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4):79-84.
[39] 常桂林, 毕强, 费陆陆. 微信平台(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分析——基于期望确认模型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22):85-92.
[40] 孙绍伟, 甘春梅, 宋常林. 基于D&M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 图书馆坛, 2017(1):101-108.
[41] 邓媛, 张骏毅, 杨九龙. 高校图书馆微信资源共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10):41-47.
[42] 刘悦如, 郭利敏. 微信公众号互动功能新开发[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5(11):104-109.
[43] SO K K F, KING C, SPARKS B. Customer engagement with tourism brands: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014, 38(3):304-329.
[44] THAKUR R. Understanding customer engagement and loyalty:a case of mobile devices for shopping[J]. Journal of retailing & consumer services, 2016, 32(5):151-163.
[45] BIJMOLT T H A, LEEFLANG P S H, BLOCK F, et al. Analytics for customer engagement[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 13(3):341-356.
[46] 杨学成, 涂科. 信任氛围对用户契合的影响——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共创视角[J]. 管理评论, 2018, 30(12):164-174.
[47] VAN DOORN J, LEMON K N, MITTAL V,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r: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 13(3):253-266.
[48] BRODIE R J, HOLLEBEEK L D, JURI B,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conceptual domain, fundamental proposi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1, 14(3):252-271.
[49] BRODIE R J, ILIC A, JURIC B, et al. Consumer engagement in a virtual brand community: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1):105-114.
[50] KUMAR V, AKSOY L, DONKERS B, et al. Undervalued or overvalued customers:capturing total customer engagement value[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 13(3):297-310.
[51] O'BRIEN H L, CAIRNS P.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user engagement scale (UES) in online news environments[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15, 51(4):413-427.
[52] 王芳, 张辉, 牛振邦. 顾客契合对用户-图书馆关系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5(6):48-60.
[53] 牛振邦, 白长虹, 张辉, 等. 浅层互动能否激发顾客价值共创意愿——基于品牌体验和价值主张契合的混合效应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11):112-123.
[54] 韩小芸, 田甜, 孙本纶.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感知-认同-契合行为"模式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16, 31(8):61-70.
[55] 郭韧, 周飞. 顾客契合理论视角下的非交易型网络社区的成员心流体验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3):122-128.
[56] 王树义, 廖桦涛, 吴查科. 基于情感分类的竞争企业新闻文本主题挖掘[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8(3):70-78.
[57] CLAUSSEN J, KRETSCHMER T, MAYRHOFER P. The effects of rewarding user engagement:the case of facebook app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3, 24(1):186-200.
[58] 郑德俊, 轩双霞, 沈军威. 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模型构建[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5):83-92.
[59] 相甍甍, 王晰巍, 郭顺利.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情报, 2018(3):37-44.
[60] WU Y L, TAO Y H, LI C P, et al. User-switching behavior in social network sites:a model perspective with drill-down analys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3(4):92-103.
[61] 彭爱东, 夏丽君. 用户感知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7):33-43.
[62] VIVEK S D, BEATTY S E, MORGAN R M. Customer engagement:explor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beyond purchase[J].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 practice, 2012, 20(2):127-145.
[63] BALDUS B J, VOORHEES C, CALANTONE R. Online brand community engag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8(5):978-985.
[64] NAMBISAN S. Designing virtual customer environments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toward a theory[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27(3):392-413.
[65] 唐方成, 蒋沂桐. 虚拟品牌社区中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研究[J]. 管理评论, 2018, 30(12):131-141.
[66] 王晰巍, 李师萌, 王楠阿雪, 等.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影响因素与实证——以汽车新媒体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5):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