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 目录
  • 2022 Vol.66 (23): 1-2 [摘要] ( ) [ PDF 275KB ] ( )
  • 2022-12-05
关键词:
  • 2022-12-05
关键词:
  • 2022-12-05
[目的/意义] 在提倡学科交融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探究学科对其他学科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对于把握学科话语权的提升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将学科看作运动中的物体,提出学科动能理论,探索基于该理论评价学科影响力的应用方法,从引用质量和速度方面构建模型,测度学科作为跨学科推动力对其他学科产生的动能,并以情报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发现,该方法在识别、促进跨学科高水平创新、知识输出能力和知识传递新颖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情报学对管理学的影响最大,对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卫生管理学的影响力较大,对新闻与传播学的影响潜力较大。后续将进行多学科对比研究,以相对视角评价学科影响力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学科动能理论|跨学科推动力动能模型|学科影响力|跨学科研究|情报学
  • 2022-12-05
[目的/意义] 识别情报学对社会科学知识输出的内容,并探究其作用与贡献,对把握情报学影响力的提升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 从知识输出质量、加速度两方面构建跨学科推动力模型,逐年识别情报学输出知识γ以及对应作用的其他社会科学知识β,即知识输出组合γ-β,并从时序演化角度划分为潜力、稳定、衰退型3类。[结果/结论] 以管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为例,发现专利分析、文献计量等数据分析方法为情报学主要输出知识。但进一步分析其输出作用发现,情报学对社会科学的作用仍存在知识输出量低、输出范围单一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知识输出|情报学影响力|社会科学|跨学科推动力
  • 2022-12-05
[目的/意义] 识别情报学对自然科学的知识输出并分析其贡献,有利于把握情报学在学术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对探索学科地位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跨学科推动力模型识别输出知识γ及其作用知识β,即知识输出组合γ-β,并构建知识归属度模型判别知识γ的主研究学科,进而识别核心知识输出、中介知识输出和知识反哺。[结果/结论] 发现情报学对自然科学学术体系的贡献主要有两类,一是输出文献计量等核心研究方法,帮助完善知识图谱领域的研究体系,二是通过对文本分析方法的实践与应用,反哺机器学习等算法的创新。
关键词:知识归属|跨学科推动力|情报学影响力|自然科学|知识输出
  • 2022-12-05
[目的/意义] 在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数据已经成为各类学术活动的基础,数据的管理和共享等实践也逐渐成为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数据服务提供者以及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研究涉及到对科研相关的数据活动和实践、科研人员的态度和行为等层面的分析,然而尚未明确提出"数据行为"的概念。[方法/过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整合,分析数据的性质及特征,阐述数据行为概念的必要性,并借鉴信息行为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个体视角下的"数据行为"概念,构建数据行为模型和概念框架。[结果/结论] 提出的个体视角下的数据行为模型概括数据行为的一般流程和活动,包括数据需求、数据收集行为、数据管理行为以及数据发表、共享、署名及引用行为;科研语境中的数据行为概念框架揭示对数据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知识基础设施、科研情境和科研人员个体因素。该模型可以为科研人员数据行为的实证研究、数据政策制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据工具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数据行为|研究数据|数据实践|数据密集型研究|信息行为
  • 2022-12-05
[目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并探索和培育适合本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支撑要素。而数字化服务能力就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要素,需要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把握。[方法/过程]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内涵及层次进行阐述,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网络在线内容获取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借鉴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结论] 内外部支持、读者和数字化馆员的认知程度、读者和数字化馆员的行为是影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综合利用内外部资源、提升馆员和用户数字化认知程度、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行动协同及价值共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 2022-12-05
[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普遍存在基础信息壁垒难破、产学研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本研究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看作一个共生系统,从其内部共生要素的行为特征与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构建服务运行机制,对解决服务现存问题,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运行现状为出发点,从5类服务参与群体中选取15名研究样本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编码的方法提取服务运行的影响因素,并结合4种共生模式下服务系统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构建服务运行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构建共生视角下的服务运行机制,以及梳理现有运行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资源保障机制、完善协同合作机制、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以及创新服务宣传机制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共生理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扎根理论|运行机制
  • 2022-12-05
[目的/意义] 开放获取模式有多种途径,其中"钻石开放获取(DOA)"是一种新兴模式,在保持科学共同体学术独立性方面逐渐受到非营利出版商的重视。[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解读DOA模式的特点、追踪其实践探索,调研DOA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DOA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结果/结论] 挖掘DOA模式的潜在问题,包括资金的可持续性不足、多语言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障碍、数字存档的永久保存不足等;聚焦解决措施包括经费补充机制、鼓励多语种的科学知识流通、加强DOA资源的永久保存等。提出构建我国开放获取能力中心以及为非营利出版商提供开放获取的新路径,为我国开放获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钻石开放获取|科学共同体|S计划|图书馆|出版商
  • 2022-12-05
[目的/意义] 旨在研究在"无效宣告程序"下仍能胜出的专利特征能否作为识别优质专利的参考依据之一。[方法/过程] 以我国经历无效宣告程序的所有发明专利为研究样本,对胜出专利与败诉专利展开文献计量并进行统计学对比。运用非参检验法中的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样本专利的6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胜出组相比于败诉组在发明人数量、引用专利数量、专利家族规模这3项指标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在通常更被重视的被引频次指标上却未表现出差异。基于团队冲突理论、创新性破坏理论、专利制度的法理基础,对所发现的胜出专利特征进行归因,认为3项特征的组合可以成为优质专利识别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优质专利|专利评价|无效宣告程序|专利计量
  • 2022-12-05
[目的/意义] 通过与非遗保护中心的对比,研究档案馆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为"十四五"时期档案馆提升非遗保护质量提供优化策略。[方法/过程] 采用python语言构建LDA模型,对档案馆官网和非遗保护中心网站新闻报道进行主题挖掘与演化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档案馆非遗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结论] 档案馆在非遗保护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面临转型,档案管理传统建档保护模式受到挑战;发展失衡,档案馆非遗保护尚未形成体系;缺乏联动,档案馆与其他非遗保护机构合作松散。未来需重点从数字赋能(档案馆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凸显非遗建档优势)、制度建设(档案馆在实践推进中完善非遗保护顶层设计)、优势互补(在多元主体格局中推进非遗保护跨机构协同合作)3个方面着手,提升档案馆非遗保护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LDA模型|主题挖掘|主题演化|档案馆网站
  • 2022-12-05
[目的/意义] 探究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历史起源和演化情况,推进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 利用自主开发的RootCite工具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数据库进行参考文献出版年图谱分析,识别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起源和演化起到重要作用的中外文献、杰出学者和出版物,并与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相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结论] RootCite结果显示:1900-2020年间,有27篇经典文献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起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8篇外文文献和19篇中文文献。其次,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社区中识别得到的27篇经典文献,与国际数字图书馆研究社区中识别的经典文献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学科领域形成之后。最后,本研究证明了基于RootCite和CSSCI的实证方法用于识别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历史根源和演化进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RootCite|数字图书馆|RPYS|CSSCI|历史根源
  • 2022-12-05
[目的/意义] 探讨不同学科分类体系在机构科研影响力评价中的差异及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过程] 以Incites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择5种分类体系、8种分类方案。首先对14 955个机构不同分类方案下的学科标准化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进行相关性分析,考察不同分类体系下评价结果的整体相似性。然后以国内双一流建设中的36所高校为例,比较和分析不同分类方案下机构CNCI值的变化情况及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研究分类体系对个体机构评价的影响。[结果/结论] 不同学科分类方案下得到的CNCI值相关性显著(最低相关性达到0.85),即不同分类体系得到的整体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但是不同分类体系下的评价结果也存在聚类特征,OECD、ESI、SCADC、CT1相互之间相关系数高、结果更相近,WoS、CT2和CT3评价结果更接近,分类体系的粒度是决定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36所高校在不同的分类体系下评价结果的整体相关性较高,但个别高校CNCI值变化较大,特别是在热点主题上有突出发文的机构。评价结果的巨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论文划分到不同类目中,不同类目下的引用基准值不同。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推荐粒度较细的分类体系,减少热点主题等对引用基准值的影响。
关键词:学科分类|机构评价|学科标准化引文影响力
  • 2022-12-05
[目的/意义] 学术谱系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可以反映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以科学家学术谱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评价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并建构学术谱系树模型。[方法/过程] 提出评价科学家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包括学术谱系的繁衍能力、学术谱系的影响力和学缘关系;在实证方面,以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的学术谱系为例,从3个维度对其学术谱系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研究构建的学术谱系评价指标,可以对科学家的学术谱系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揭示学科的繁衍与发展。学术谱系树模型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对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进行解释与可视化呈现。
关键词:学术谱系|马费成|评价指标|学术谱系树
  • 2022-12-05
关键词:
  • 2022-12-05
[目的/意义] 揭示文献核心创新点,自动生成多篇文献综述,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掌握文献核心内容,提高科研效率。[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基因增强的BERT科技文献自动综述研究方法,分为3个步骤,首先综合考虑主题相似度、论文发表时长和被引次数,提出一种核心文献推荐指数,选取文献综述候选文献;然后对文献综述候选文献中的代表科技文献核心观点的知识基因进行抽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基因注意力增强的BERT科技文献自动综述模型,将知识基因融入到注意力机制中,判断语句显著度并进行排序抽取,以获取更多的语义信息。[结果/结论] 经过多组实验,与单纯的BERT相比,本文模型在ROUGE-1分别提高了14.28%;ROUGE-2分别提高了12.13%;ROUGE-L分别提高了17.69%。在ROUGE-1与ROUGE-2测评中基于知识基因增强的BERT科技文献自动综述模型效果均优于TextRank模型。基于知识基因注意力增强的BERT科技文献自动综述能够深入文本内容,挖掘文献核心内容,生成简明扼要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知识基因|文献综述|自动摘要
  • 2022-12-05
[目的/意义] 分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开放科学状况,探究现存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调研法,在梳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开放科学进展的基础上,从开放获取、开放科学数据、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开放教育4个领域,政策和实践两条路线解析其与国外大型国立科研机构的差距,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目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在开放科学行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层次深度还不够,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组织联动,国际影响力较小,在未来开放科学的征途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开放科学|开放获取|开放科学数据|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开放教育
  • 2022-12-05
关键词:
  • 2022-12-05
关键词:
  • 2022-12-0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