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UFFORD J 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assessment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005 to August 2011[J]. 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2013, 13(1):5-35.
[2] BRETTLE A. Evaluating inform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health libraries:a systematic review[J]. Health i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 2007, 24(s1):18-37.
[3] ZHANG L,WATSON E M,BANFIELD L. The efficacy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versus face-to-face instruc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7, 33(4):478-484.
[4] ERLINGER A. Outcomes assessment in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stru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8, 79(4):442-79.
[5] 蒋葵.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27(5):82-85.
[6] COOK D J, MULROW C D, HAYNES R B. Systematic reviews:synthesis of best evidence for clinical decisions[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7, 126(5):376.
[7] 邱璇. 系统综述——一种更科学和客观的综述方法[J]. 图书情报知识, 2010(1):15-19.
[8] 孙济庆.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程评估小结[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5, 13(6):44.
[9] 吕建辉. 理工院校文献课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6, 14(1):71-72.
[10] 曾晓牧,孙平.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评价[J]. 情报资料工作, 2004(4):77-79,76.
[11] 黎景光. 面向学生成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23):46-54.
[12] 赵飞,肖珑. 大学生信息素养评测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6(2):106-113, 135.
[13] 郭燕平. 案例教学中的信息素质过程性评价应用实践[J]. 情报杂志, 2011, 30(S1):249-250.
[14] 欧群. MOOC环境下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14):85-89.
[15] KIRKPATRICK D L, KIRKPATRICK J D.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the four levels[M]. 3rd edition. 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2006.
[16] 徐文静.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评估方法初探[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11):71-73.
[17] 卢敏. 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浅析[J]. 现代情报, 2014, 34(12):141-144.
[18] 张长亮,王晰巍,贾若男,等. 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17(4):23-29.
[19] SCHILLING K, APPLEGATE R. Bes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educational impact: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commonly used measures of library instruction[J]. 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12, 100(4):258-69.
[20] WALSH A.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where do we start?[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 41(1):19-28.
[21] 何钧. 信息检索课课程成绩评定的思考与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06, 25(10):69-71.
[22] 吴建华,王静宇. 故事驱动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7, 37(1):26-32.
[23] 朱世琴,吉久明.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文献检索公选课改革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19, 38(1):48-53.
[24] 徐建华,路锦怡,李媛,等. 2015年我国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计量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16(6):124-128.
[25] 徐奎. 循证医学对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影响[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 36(7):95-97.
[26] 周剑. 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实证分析——兼论《文献检索》课程改革[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 39(2):121-129.
[27] 徐建华. "图书馆学与问卷调查研究"专题引言[J]. 图书与情报, 2014(6):23.
[28] 侯志爱,尚晓宇. 基于Altmetrics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评估模型构建[J]. 现代情报, 2017, 37(5):116-120.
[29] 汤罡辉,倪莉,曾志芳,等. 基于松散合作模式的信息素养教学调研——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12, 32(3):59-65, 112.
[30] 冯艳光,李微娜. 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7):17-18.
[31] 谭亮,陈燕,楚存坤.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 32(2):72-75.
[32] 顾微微. 对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的统计学分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1(1):36-38.
[33] 廖敏秀. 利用ARCS动机模型提升信息素养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20):46-51.
[34] 罗国锋. 结合慕课的多评型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构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3):7-14.
[35] 罗国锋. 文献检索课SPOC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 图书馆论坛, 2016, 36(4):72-78.
[36] 于雅楠,顾萍,韩玺,等. 信息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4(10):83-87.
[37] OAKLEAF M. 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a conceptual map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approaches[J]. 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2008, 8(3):233-253.
[38] 洪跃,付瑶,杜辉,等. 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研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 34(6):91-100.
[39] 曾媛,吉久明,孙济庆.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与教学效果相关性分析[J]. 图书馆杂志, 2018, 37(7):107-112.
[40] 杨菲,王晓文. 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8):164-165.
[41] 朱雪莲,赖晓军. 实践解读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计算与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中应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8):27-28, 52.
[42] 彭迪,兰艳玲. "信息检索"课试卷分析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 江苏科技信息, 2017(17):56-58.
[43] 王娟,詹华清,蒋永新. 开放式新生入馆教育及成效评价[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19):17-19.
[44] 胡兆芹,苏健. 基于统计学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质量评估[J]. 情报探索, 2012(10):10-12.
[45] 黄孟黎. "文检课"考试方法探索[J]. 图书馆杂志, 2003, 22(5):69-70.
[46] 花芳. 以情报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模块化[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6):86-92.
[47] 刘竟,李明娟,张晓阳. 文检课考核方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 2012(13):13-15.
[48] 张宏. 嵌入学科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以《禁毒学》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14, 34(12):73-77.
[49] 黄莉娟. 从毕业论文引文状况看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J]. 图书馆, 1998(2):65-66, 68.
[50] 焦海霞,张晓阳,左健民. 基于引文与多目标决策的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 情报杂志, 2014, 33(5):170-174, 124.
[51] 高冉,张波涛,茹海涛. 运用阈概念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及效果评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7):54-58, 66.
[52] 张会珍. 服务高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文检课实用型检索题库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0, 29(11):61-63, 74.
[53] 张莉. 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合作式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系统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18):73-79.
[54] 吕娜娜,闫微,邓小茹,等.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素养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 26(1):75-78.
[55] 易斌. 谈PBL模式在高校信息素质教学中的应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10):95-97.
[56] 汪满容,刘桂锋,杨国立. 一种新型自主式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以江苏大学图书馆为例[J]. 现代情报, 2014, 34(5):135-138.
[57] 杨旭. 北京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学术性电子资源部分)服务质量评估调查[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4):552-554.
[58] 曾粤亮. 高校图书馆评估馆员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启示[J]. 图书情报知识, 2017(1):40-48.
[59] ACRL. ACRL Proficiencies for Assessment Librarians and Coordinators[EB/OL].[2018-11-10]. 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assessment_proficiencies.